词条 | 普罗柯菲耶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普罗柯菲耶夫1891—1953С.С.ПРОКОФВЕВ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自幼学习钢琴和作曲。1904年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A·K·利亚多夫、H·A·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1909年毕业于作曲班,1914年又毕业于指挥班和钢琴班。以后继续钻研各种具有新思维和新技法的音乐作品,其中I·F·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创作以及现代的诗歌、戏剧、绘画潮流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918年前为第一个时期,其特征是不断地探索和风格的多变,主要作品有两部钢琴协奏曲(1911、1913年)、《第一交响曲》(1917年)和歌剧《赌徒》(1916年)等;1918~1933年为第二个时期,其时他居于欧美,更多地用各种现代风格写作,主要作品有3部钢琴协奏曲(1921、1931、1932年)与3部交响曲(1924、1928、1930年);1933年返回苏联后为第三个时期。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和史诗般的风格。代表作有《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935年),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936年)、《宝石花》(1950年),交响童话《彼得与狼》(1936年),歌剧《战争与和平》(1952年),大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9年)、《保卫和平》(1950年),《第七交响曲》(1952年)等。他的创作继承了西欧古典乐派、印象派,特别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传统,并与20世纪作曲技法相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他的作品不仅在苏联,而且在世界音乐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