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普贤梵名“邲输跋陀”或作“三曼多跋陀罗”。或译曰普贤、或作遍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相对,同为释迦胁侍。居佛之右侧,半跏趺坐,骑象,著宝冠。密教中普贤形象多为头戴五佛宝冠,左手执莲花,上有剑,右手伸掌。 普贤亦称“遍吉”、“三曼多跋陀罗”。代表德行,传说他有延命之德,发过十大弘愿,因成为主一切诸佛的理德、行德者,尊号为“大行普贤”。其学得于行,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所以普贤好象,常骑六牙白象。形像为手执如意,坐于莲台,而莲台安于白象背上。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安放铸铜普贤骑白象一尊,成为普贤的代表法像,峨眉山为其说法道场。 普贤梵文Samantabhadra的意译。又译“遍吉”。佛教菩萨名。释迦牟尼佛右胁侍。专司“理”德。相传四川峨眉山为其显灵说法道场。塑像多骑白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