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那路亚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普那路亚婚即亚血缘群婚,族外婚,它是群婚的高级阶段。这种婚姻仍然是一种同行辈、男女之间的集团婚,但排除了同胞姊妹和兄弟之间的性交关系。最初只是排除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之间通婚,以后又排除了血缘较远的姊妹和兄弟之间通婚。这样若干姊妹成为一群不包括她们兄弟在内的同辈男子的共同妻子,若干兄弟成为一群不包括他们姊妹在内的女子的共同丈夫。通婚后共同妻子之间不再互称姊妹,共同丈夫之间不再互称兄弟,而互称“普那路亚”。(夏威夷语Punalua的音译,意为“亲密的伙伴”)普那路亚婚姻排除了父母子女之间以及兄弟姊妹之间的性交关系,实行同族不婚,人们只能到其他氏族中寻找配偶,因此这种婚姻形式又被称作族外婚。如果说血缘群婚的进步在于排除不同辈份之间的血亲婚配,那么普那路亚婚姻则标志着婚姻形式的第二个进步,即排除同一辈份之间的血亲婚配。造成第二个进步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的作用。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原始人逐渐意识到,要战胜险恶的自然条件,在部落之间的征战中获胜,必须增强自身的力量,也就是提高自身的体力和智力。他们发现,越是血缘较远的婚姻,越能生育出具有强健体质的后代。开始只是一种朦胧的意识,以后则演化为一种自觉的风尚。普那路亚婚姻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摩尔根在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那里发现的,并由此而得名。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又相继在欧洲、亚洲和美洲发现了这种婚姻形式。一些古籍、古歌、古谣中还保留着普那路亚婚姻的遗迹,《诗经》中的〈齐风南山〉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齐襄公之妹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后,仍与齐襄公私通,桓公死后,他们更为放荡,人们憎恶这种丑行,就吟歌讽刺他们。我国苗族民歌《兄妹开亲》中有这样几句:“别个的心好,不娶妹妹作妻子,生个好儿子,姜央的心不好,娶妹妹作妻子,生个怪儿子。”一些民歌中也说,兄妹开亲生下怪胎,生下异物,如冬瓜、南瓜、葫芦、肉团、皮口袋等。 普那路亚婚即 “普那路亚家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