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晴川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公矾上,与黄鹤楼隔岸相对,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名冠四方的楼阁隔江相望,在万里长江上惟此一处。现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晴川阁始建于1522-1567年(明嘉靖年间),为当时汉阳知府范之箴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二字命名。 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与武昌蛇山矶上黄鹤楼隔江相望,为“三楚胜地,千古巨观”。明汉阳太守范子箴创建,阁名取意于唐人崔颢《黄鹤楼》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清代多次重修,飞阁层轩,规模宏敞。至辛亥革命时废毁,仅余平房三间。今晴川阁为1983年依明清旧制重修,层楼崇台,飞檐凌空,与近侧禹王庙互峙成势,复与对江新修黄鹤楼遥相呼应,又有山水芳草映衬,再现唐诗美好意境。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阁背依龟山,面临长江,左傍汉水,与蛇山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为万里长江上的一大奇观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取名于唐诗人崔灏《登黄鹤楼》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之意。不少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即兴填词赋诗、刻石雕画。阁建成后,屡废屡兴,重建、增建达六、七次之多。辛亥年间,仅存平房3间。1956年,修建长江大桥时,在此建一座两层楼房。80年代初开始重新修复,1986年9月竣工。重修后的晴川阁红墙朱柱黑瓦,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高17.5米,正面题晴川阁匾额。四周还增修禹稷行宫、烟波亭、铁门关、园中园、碑刻等景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