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Yuexiang
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月相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❶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
❷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随地球绕太阳运动。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改变,产生了不同的月相。月相更替具有周期性,其平均周期为29.53日,即一个朔望月。月相随月球与太阳之间黄径差由0°——360°的变化而相应地出现新月(朔)、峨眉月、上弦、凸月、满月(望)、残月、下弦,再回到峨眉月和新月的变化(见图)。月球与地球相合,即两者黄经差为0°时,出现新月(朔)。此时,月球黑暗面朝向地球,地球上基本看不到月亮。朔通常在我国农历初一。新月与太阳同出同没。月球与太阳黄经差为45°时,出现峨眉月。此时,地球上观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呈峨眉状。峨眉月在农历的初三、四;月球与太阳黄经差为90°时,地球上观看到的月亮黑暗与光亮部分大致相等,呈弓弦状,称上弦月。农历每月初八、九可看到上弦月。上弦月比太阳出没落后1/4日;月球和太阳黄经差达135°时,出现凸月。地球上可看到大部分月面明亮。此时在农历初十二左右。凸月比太阳出没迟3/8日,故大部分时间出现在夜间;月球和太阳相冲,即两者黄经差为180°时,出现满月(望)。此时为农历初十五、十六。望与太阳的出没正好相差1/2日。太阳西落,满月东出;太阳东升,满月西落。月球与太阳黄经差由180°增至360°过程中,地球上可看到的月球光亮面由大渐小,月相变化与上面相反,经历残月、下弦、蛾眉月,再回到新月。至此月相结束一个周期变化,历时一个朔望月。月相变化极易观察,周期性显著,是制定历法的依据。

月相的变化
月球明亮部分的视形状。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并且在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又随地球绕太阳公转,使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周期变化,因此月相便以平均29.5日的周期依朔、上弦、望、下弦的顺序连续变化,即月球的盈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