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月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月祭先秦时期宗庙祭祀仪式之一。又称做“朝庙”。于每月朔日 (即初一) 举行。按古代礼制,天子于每年的夏秋之际向各诸侯国颁发历书。历书主要写明来年有无闰月,每月的朔日是哪一天等。诸侯将历书藏于太庙。每逢月朔,便宰杀一只羊亲临告祭宗庙,这叫 “告朔”。然后,戴着皮弁(一种用白鹿皮制的帽子) 在太庙听治政事,称为 “视朔”。视朔完毕再祭于诸庙,这就叫“月祭”。可见月祭与 “告朔”、“视朔” 仪式有联系,这三项活动是在同一天之内连续进行的。到了后来,国君就不再亲临宗庙 “告朔” 和听政了,只是到时候宰杀一只羊做做样子,所以 《论语》 中就有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的记述。 月祭满族祭祀种类之一。清代宫廷萨满祭祀中,每岁正月初三、每月初一日在盛京清宁宫祭朝祭神、夕祭神,翌日在院中立竿祭天。 月祭满族祭祀习俗。清代宫廷萨满祭祀,即每岁正月初三日、每月初一日在坤宁宫祭朝祭神、夕祭神,翌日在院中立竿祭天而得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