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望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望色望诊内容之一。即观察病人面部色泽,以判断气血的盛衰及邪气所在。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面部的色泽,称为常色。病态时的面部色泽,称为病色,分青、赤、黄、白、黑五种。以五色配五脏,并以五色辨疾病的性质。青色主肝病,主寒、痛、瘀血、惊风;赤色主心病,主热;黄色主脾病,主虚、湿;白色主肺病,主虚、寒、脱血、夺气;黑色主肾病,主寒、痛、水饮、瘀血。五色亦有善恶之分,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预后良好;五色晦暗枯槁者为恶,多预后不佳。 望色又名色诊,古称五色诊,是通过观察面部色泽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络而上荣于面,因而,通过观察面部色泽的变化,就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气所在的部位。通过望色能够判断正气强弱,分辨疾病性质,审察病变部位,指导临床治疗和推测疾病预后。正常人的面色表现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若表现为青色,则是寒证,痛经,瘀血证,惊风证和肝病的反映;若表现为黄色,则是湿证和虚证的反映;若表现为赤色,则是热证的反映;若表现为白色,则是虚寒证、血虚证和虫证的反映;若表现为黑色,则是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瘀血证的反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