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望远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望远镜wanyuanjing观察远处物体用的光学仪器。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共轴光学系统。1608年,荷兰工匠H.李普希用单个凸透镜与凹透镜制造了第一架望远镜,这就是伽利略望远镜 。1511年,J.开普勒首先论述了望远镜,并创制了用两个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叫开普勒望远镜。1672年,牛顿制造了用抛物面镜做物镜的第一架反射望远镜。20世纪30年代,又发明了接收天体的无线电辐射的装置,称作射电望远镜。任何望远镜都是先使远处的实物经物镜成实像,再以实像为物经目镜最后成像。由于像的视角远大于人眼直接观察远处物时物的视角,使人能看清物的细节。望远镜的放大率M=f1/f2,其中f1是物镜的焦距,f2是目镜的焦距。望远镜的分辨本领由最小分辨角θ来量度。θ=1.22λ/D。其中λ为光波波长,D为望远镜的入射光瞳(通常为物镜本身)的直径(见望远镜的分辨本领)。望远镜的种类很多。按工作原理分类,有折射式望远镜(如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如牛顿望远镜、卡塞格伦望远镜等)及折反射式望远镜(如施密特望远镜、马克苏托夫望远镜);按用途分类,有天文望远镜、地景望远镜(如观剧望远镜、军事望远镜、测量用望远镜、航海望远镜等)。 望远镜Wangyuanjing用以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简单的一种构造如图1所示。在圆筒的一端装一个物镜(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在另一端插入一较小的圆筒,可以自由伸缩,小圆筒的外端装一个目镜(焦距较短的透镜),目镜可以是凸透镜,也可以是凹透镜。物镜和目镜同是凸透镜的望远镜叫做开普勒望远镜;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的望远镜叫做伽利略望远镜。 图1 开普勒望远镜又称做天文望远镜,是法国天文学家J·开普勒在1611年发明的。它的物镜与目镜的距离等于两个透镜焦距之和,即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焦点重合。图2表示了远处物体在开普勒望远镜内成像的情况。来自远处物体的光通过物镜后成一实像,即图中的A′ B′。由于A′ B′处在目镜焦距内,所以经目镜后成一虚像,即图中的AB。该虚像相对于远处物体来说是倒立的,因此开普勒望远镜又称为倒像望远镜。 图2 伽利略望远镜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1609年发明的。它的物镜与目镜的距离等于两个透镜焦距的差,即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后焦点重合。图3表示了远处物体在伽利略望远镜内成像的情况。来自远处物体的光通过物镜后,本来应该在它的后焦面附近形成物体倒立的实像,但在没有成像以前,就已经遇到了目镜,目镜是凹透镜,本来会聚的光束,经过目镜后又成为发散光束,这些发散光束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形成物体正立的虚像,即图中的AB。由于伽利略望远镜所成的虚像相对于物体来说是正立的,所以适合于地面了望。常用的双筒望远镜就是由两个伽利略望远镜组成的。 图3 望远镜的放大率m=f1/f2,式中f1和f2分别为物镜和目镜的焦距。 望远镜一种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系统。简单的望远镜有物镜和目镜各一个,物镜收集光线并形成一个像,目镜把此像放大,以便观察。有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两类。前者用一个折射镜,后者则用一个反射镜来收集光线。用来观察天体的天文望远镜属于反射型。其余望远镜都是折射型的,它们能产生正立的像,用于观察地上远处的物体,也称为地上望远镜,有伽里略望远镜、观剧镜和棱镜望远镜等。此外,用以接收和测量天体无线电辐射的仪器,称为射电望远镜,也是天文望远镜的一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