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木兰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95 木兰诗

乐府《鼓角横吹曲》名。北朝民歌。长达300余字。内容写少女木兰代父从军、胜利归来的故事。通过木兰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当时劳动妇女刚强勇敢的性格。全诗繁简得当,善于夸张铺叙的渲染气氛。语言既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精妙绝伦的律句。排句反复咏叹,譬喻新奇幽默,极富音乐性和表现力。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或有人疑为唐人作,但绝大多数文学史家还是将此诗归入北朝乐府,但认为可能经过唐人润色。

木兰诗

北朝民歌,属 “梁鼓角横吹曲”。长达三百余字。内容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艺术虚构又深扎根于现实,使人感到合情合理。全诗风格明朗,语言丰富多彩,既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亦有精妙工致的律句,句型或整或散,长短错落,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排句、复叠的句调,譬喻的新颖奇妙,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此诗或疑唐人所作,因篇目曾收入南朝陈光大二年僧智匠所编之 《古今乐录》 中。

《木兰诗》Mulanshi

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其作者与产生时代,历来多有异说。此诗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是唐代韦元甫作;《古文苑》题为《木兰诗》,并认为是“唐人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词·梁鼓角横吹曲》,题为《木兰诗》。郭茂倩认为是“古辞”,最早著录于梁、陈间僧智匠所撰《古今乐录》。目前学术界多认为此诗原为一首鲜卑族民歌,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代乐府,后又散落民间,至唐代又为韦元甫发现。从诗中的地名看,是写与东北少数民族的战争,今人多认为是北魏与柔然族战争中产生的作品。这首民歌在流传过程中可能有文人加工。至于木兰其人其事,后世文献有种种记载,因是民间传说故事,故不必深究。全诗三百余字,叙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性故事。此诗不仅热情赞扬了木兰勤劳善良、勇敢坚毅的性格,保家卫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及不受功名富贵的品德,也反映了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反对战乱割据、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这首长篇叙事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一女英雄的形象。诗歌始终把木兰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充分展现她的性格和品质、并且非常善于通过人物自己言谈举止来揭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开始的叹息和还乡后的一系列举动),为读者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有着浓厚人情味道的现实主义的英雄形象。而诗中写她十年戎马生涯未露女子身分,又屡建奇功,显然有夸张和理想化的成分,沈德潜称其“事奇诗奇”(《古诗源》),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成功结合,使木兰这一英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这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叙写了木兰从军始末,条理清晰;全诗又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特点来选材和揭示主题,所以中心突出,详略适宜,如用铺陈渲染的手法详写她替父从军的情景和归来后的欢快场面,而对她十年征战生活则只用高度概括的手法作简要的交待。此诗语言丰富多彩,风格刚健古朴。诗中用了不少重叠的句子和排比句子,加重了语气,渲染了气氛,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表现力;用了许多新鲜活泼的口语,神气跃然,也用了对仗工整的律句;既以五言为主,又杂以七言、九言,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加上新颖比喻的运用,使全诗表现出了浓郁的民歌色彩。《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诗之“双璧”。它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木兰这一形象,无疑是对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一大冲击,作为一个劳动人民的女英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她是史无前例的;作为艺术形象,她是不朽的。

木兰诗

北朝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约作于北魏,产生于民间,后经中唐文人润色。记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风格刚健古朴,语言朴素生动,音节和谐。为北朝民歌的杰作。

《木兰诗》

北朝民歌。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它是33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内容写少女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诗中塑造了木兰这位压倒须眉的巾帼英雄形象。它突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偏见,冲击了轻视妇女的礼教势力。在这一形象上,集中了古代劳动人民许多优秀品质,反映着他们的善良愿望和美好理想。本诗在结构上,或繁或简,剪裁得当;在句式上,多用复叠和排比;在语言上,既有质朴清新的口语,又有精辟概括的律句。此外,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比喻新奇幽默,余味无穷,也都是它的特色。

《木兰诗》

古乐府歌辞篇名。最早著录于南朝陈释智匠所辑的 《古今乐录》 中,被 《乐府诗集》 收入梁鼓角横吹曲。诗用杂言,共62句,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热情地讴歌了木兰代父从军、刚强勇敢、不慕功名富贵等品质,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被胡应麟在《诗薮》 中称之为 “杂言之赡,极于木兰” 。据诗中称君主为“可汗” ,可推断为北朝作品,大约创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后,至东魏、西魏分裂之前期间,它反映了北朝当时战争频繁、尚武好勇的社会风貌。《木兰诗》 的语言质朴通俗、丰富多彩,既有自然流畅的口语,又有精妙绝伦的律句,富于音乐性和表现力,充分体现了北朝民歌的特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