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木牛流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木牛流马古代运载工具。诸葛亮伐魏时曾用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裴松之注引《亮集》载制作木牛流马法甚详。其实为运粮车。木牛,“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流马“每枚受米三斛三斗”,小于木牛。宋高承《事物纪原》卷8《小车》: “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 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 《南齐书·祖冲之传》:“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078 木牛流马古代运输工具名。相传三国诸葛亮创制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在南齐书祖冲之传又载有祖冲之仿亮木牛流马自造运器,不用风力,不劳人力,於机自运,今已不传。还有传说木牛流马是三国时蜀人浦元为诸葛亮所设计。但据《事物纪原》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 木牛流马三国时蜀汉之军运工具。在蜀汉进攻曹魏的战争中,为解决“军粮不继”的困难,相传诸葛亮创制了这一运输工具。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又据《事物纪原》卷八:“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民间谓之江州车子。按后汉郡国志,巴郡有江州县,是时刘备全有巴蜀之地,疑亮之创始,作于江州,故后人因以为名也。”按亮集载作木牛流马法甚详,但与此异。又据亮集载:“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故此运输工具迅速、省力。于蜀魏战争中,蜀道坎坷崎岖极为难行,以之运送军粮,基本保证了蜀军之粮秣供应。 木牛流马三国时期蜀国运输工具,蜀相诸葛亮北伐中为解决山地转运军粮的困难主持制造的一种人力木质车。据陈寿编 《蜀相诸葛亮集·作木牛流马法》,木牛载重325千克,行车较慢; 流马载重140千克,行车较快。均用人力推挽。两者各有几个车轮。有研究者说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即旧时蜀中常见的鸡公车。或说是一种 “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的自动化机械。 木牛流马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创制的一种运输工具。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至十二年(公元234年)间,诸葛亮屯兵汉中、沔阳,出击曹魏关中。为解决秦巴山间之粮食运输,遂创制木牛、流马。建兴九年(公元331年),诸葛亮攻祁山,首次使用木牛运粮。单行每日几十里,群行二十里。建兴十二年出兵关中西部之斜谷,驻军五丈原,又使用流马运输军用物资,可载粮四石六斗,日行二十里左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事物纪原》卷八:“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粮,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但据《诸葛亮集》《作木牛流马法》:流马左右肋木上各有两个轴孔, 独轮似难安装于两个车轴之上,故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认为:“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 有一脚四足。所谓一脚就是一个车轮(转者为牛足,足字应作脚字)。所谓四足,就是车旁前后装四条木柱, 行车停车时不容易倾倒。‘人行六尺,车行四步’,就是人走一步,轮转四次”。又认为:“流马是改良的木牛, ‘前后四脚’即人力四轮车”。对范氏“流马为四轮”的说法,尚存争议,对于流马车厢为“板方囊二枚(两个车箱)”的说法亦难以解谜。今人王湔工程师认为木牛流马为一物,并以模型释之。一说木牛乃西汉“鹿车”演变而来,又说木牛流马系三国蒲元、廖立、杜睿、胡忠等机械制造家,“推丞相意”而设计制造。 木牛流马一种运输工具,相传为三国时琅玡阳都(今沂南南)人诸葛亮创制。《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事物纪原》卷八记:“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诸葛亮集》中有《作木牛流马法》。(另说木牛流马系三国时蜀人蒲元为诸葛亮设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