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未名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未名社weiming she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由鲁迅发起,于1925年8月在北京成立,成员有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等人,李何林后来也参加过该社。该社1925年4月创刊了《莽原》周刊,由鲁迅主编,附载在北京《京报》上发行,出了32期便停刊;1926年1月,他们又把《莽原》改为半月刊出版,并由他们自己社里发行,鲁迅、韦素园都主编过,共出48期;1928年1月,创刊《未名》半月刊,由李霁野等人编辑,北京未名出版社发行,出至1930年4月第2卷第12期(这是第9—12期的合刊)停刊。“未名”,是“还未想定名目”的意思。该社成立前后,正当鲁迅为北京北新书局编辑专收译文的《未名丛刊》,遂以“未名”为社名,丛刊也改归该社发行;后来该社又编辑出版过《未名新集》,专收其成员的创作。未名社当时以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为主,也兼及文学创作;翻译的作品以俄国、北欧、英国文学占多数,并大力向国内读者介绍当时苏联文学,正因如此,1928年4月,北洋军阀政府曾以“共产党机关”罪名一度查封过它。他们介绍和翻译过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莱夫、爱伦堡、拉夫列涅夫等人的作品;在他们自己创作的《未名新集》中,出版过丛芜的《君山》、台静农的《地之子》、《建塔者》以及鲁迅的《朝花夕拾》等。鲁迅曾用“一个实地劳作,不尚叫嚣的小团体”(《且介亭杂文末编》)来实事求是地评价它。作为发起人,鲁迅对未名社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韦素园的多方经营和努力,更是未名社得以坚持这样长时间的重要因素。到1931年,由于该社经济上的困难及思想上的不合,鲁迅声明退出该社,未名社遂消落下来,两年后(1933年),未名社登出启事,宣布将该社及出版部取消。

未名社

为一个现代进步的新文学团体,于1925年8月在北京成立。这是一个以翻译和介绍外国进步文学为主的新文学团体。由鲁迅发起和支持,其主要成员有:韦素园、曹靖华、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等等。未名社注重翻译和介绍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文学和东欧文学,为当时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未名社先与“狂飚社”成员合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后独立创办《未名》半月刊,并编辑出版《未名丛书》、《未名新集》、《乌合丛书》等杂志和丛书。1931年5月1日,未名社由于经济的原因而宣布自行解散,但是未名社在翻译和介绍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推动我国现代文学事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并做出过较大的贡献。

未名社

新文学团体。鲁迅、韦素园、曹靖华、李霁野、台静农等人发起,1925年夏在北京成立。以翻译介绍苏俄和欧洲进步文学为主。艺术上倾向于现实主义。出版《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