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不平则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不平则鸣韩愈关于作家生平遭际与其创作关系的观点。语出《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音,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认为“不平则鸣”是物与物、物与我(审美主体)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是宇宙间的一个普遍规律。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他所处的不公平的环境、悲惨的身世遭遇有关,他创作的目的,就是“自鸣其不幸。”韩愈为散文创作中“不得已而后言”以及重视情感内容的真实性,找到了哲学上的依据。“不平则鸣”说,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中心之一,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继承与发展。“发愤著书”说仅仅是从个人的不幸遭遇出发,而“不平则鸣”说则建立在对社会的不平和黑暗的尖锐批判,以及对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崇高性充分肯定的思想基础之上。它启发了北宋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对当时以及后来散文创作乃至整个文学创作,都发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