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杂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杂文zawen反映社会事件和社会倾向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论文。它兼有文学和政论两重因素,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的一种独立文体,具有幽默、活泼、短小、犀利等特点。 杂文唐代进士科考试内容之一。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导致应举者文化水平的下降。高宗永隆二年(681年),为了提高应举者的文字水平,进士加试杂文两首和帖经。杂文两首,初为箴、铭、论、表、颂、赞、议、笺、檄诸类; 开元年间 (713~741年) 始以赋或诗居其一,有时二者全用诗赋;到天宝年间,杂文则专用诗赋,成为衡量士子文学才华的主要依据。唐后期虽多次以议、表、论、赞代替诗赋,但都是暂时的,试诗赋成为唐代进士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杂文Zawen反映社会生活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论文。它是议论性散文的一种。现代杂文产生于“五四”时期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中。它是那些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和思想等各种问题而写的文艺性短文的通称。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现代杂文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有过精辟的论述:“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4号设立的“随感录”栏目最早提倡和发表杂文类作品。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倡导者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等人,都是这个栏目积极的撰稿人。其中杂文创作成就最辉煌的是鲁迅。他从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节烈观》、《随感录二十五》等文章起,直到1936年病逝,他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杂文的写作,并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把这一文体推到高度成熟的境地,使得这一文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的地位。杂文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又极灵活,因此杂文的种类众多。如杂感、短评、随笔、絮语、序跋等等,都是杂文中常见的样式。杂文的特点是:❶富有战斗性。杂文是各种文学形式中反映生活最直接、最敏锐、且最富有战斗性的一种文学样式。鲁迅曾说:“况且现在是多么迫切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 杂文散文的一种。直接、迅速地对各种社会问题作出评价的文艺性论文。既讲究政论的逻辑性,也要求语言的形象性。特点是短小、活泼、犀利。包括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等。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其本质是说理性与行文上艺术性相结合的文章。因此,也被称为文艺性政论或议论性散文。杂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情况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一般分歌颂性杂文、辩论性杂文、针砭性杂文、教育性杂文和讽刺性杂文等。杂文的特点是: 杂文唐代进士科考试内容之一。是各种文体之统称,相对于时务策而言。唐初进士科只考时务策,导致应举者文化水平的下降。高宗永隆二年(681),为提高应举者的文字水平,进士加试杂文两首和帖经。杂文两首,初为箴、铭、论、表、颂、赞、议、笺、檄诸类,开元年间始以赋或诗居其一,有时二者全用诗赋。至天宝年间,则专用诗赋,作为衡量士子文学才华的主要依据。唐后期,虽多次以议、表、论、赞代替诗赋,然均属暂时性措施,试诗赋遂成为唐代进士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 杂文以议论说理为特色的文艺性短论,现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产生于 “五四” 时期。它能迅速地反映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件和社会产生的某种倾向,并直接作出评析,具有形象性与逻辑性相结合,不拘一格,短小精悍,明快锋利等特点。可用来讽刺和抨击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 也可用来颂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行为。因它运用抒情、叙事、说理的手法,幽默、讽刺的笔调,把知识、道理、形象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包括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等文体。鲁迅的杂文,作为匕首和投枪,发挥过巨大的战斗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