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不结盟运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不结盟运动Bujiemeng yundong

第三世界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原则,团结合作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老殖民主义者和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威胁着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维护独立与安全,在万隆精神推动下,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等倡议发起不结盟运动。1961年9月1—6日,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25个国家参加,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以和平、中立、不结盟为宗旨,努力加强成员国的团结和协商,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定期召开成员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与外长会议,常设机构有部长级协调局和驻联合国代表协调局。初期运动重点在不卷入大国冲突,反对新老殖民主义。自1970年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召开的第三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发生重要变化,转为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斗争亦由政治领域深入到经济领域,谴责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不平等的世界经济秩序,大力提倡“集体自力更生”的南南合作。运动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至80年代成员增至101个,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不结盟运动bujiemeng yundong

1956年,铁托、纳赛尔、尼赫鲁在南斯拉夫会谈后的联合声明中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嗣后,他们又与苏加诺、恩克鲁玛举行了会谈。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了由20个国家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筹备会议。同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25国出席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的章程。不结盟运动定期召开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外长会议及协调局会议等。其中首脑会议是最重要的会议,从1970年起,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三年举行一次。外长会议是仅次于首脑会议的重要会议,自1972年起,每三年举行一次。截至1987年底,不结盟运动举行了八次首脑会议和八次全体外长会议。目前,不结盟运动有成员101个,其中99个国家、2个组织。我国一贯重视和支持不结盟运动,赞赏它奉行的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高度评价它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认为我国一贯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与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一致的。

不结盟运动Bujiemeng yundong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第三世界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原则、反对帝国主义、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对峙威胁着新兴独立国家的和平与主权,在万隆精神的推动下,为摆脱大国控制,维护独立与安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加纳总统恩克鲁玛等于5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不结盟的主张。在他们的发起下,1961年9月1—6日,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正式形成了不结盟运动。该运动的宗旨是和平、中立、不结盟,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团结与协商,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大国干涉,维护世界和平。定期召开成员国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和协调局外长会议。每次首脑会议的主席由东道国首脑担任,并作为代表不结盟运动的发言人。初期斗争矛头主要指向西方帝国主义,反对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帝国主义侵略干涉和新老殖民主义。1970年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召开第三届首脑会议,谴责两个超级大国的恐怖均势和霸权主义,要求改变“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倡导发展中国家相互合作,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规模不断扩大,至80年成员国已达101个。影响日益增加,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不结盟运动

一种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亚五国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起。1961年6月在开罗举行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规定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必须执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原则;坚持反帝、反殖、反霸的方针;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反对大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到1983年已有101个国家参加不结盟运动,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不结盟运动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国家的国际政治活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的政治主张,并于1961年6月在开罗发起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筹备会,有20个国家参加。同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有25国参加,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宗旨为奉行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大国军事集团,不缔结双边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到1986年底已举行过8次首脑会议,成员发展到101个 (99个国家、2个组织)。长期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及一切形式的外来干涉和霸权主义; 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 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不结盟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对峙军事集团,新独立的国家不愿再受大国的控制,拒绝参加或卷入大国军事集团的斗争,主张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政策。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等,首先提出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由南斯拉夫、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和阿富汗5国共同发起,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5个国家。与会各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以和平、中立和不结盟作为运动的宗旨,这次会议宣告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和兴起。不结盟运动主张反帝、反殖、反霸,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不参加军事政治集团为对外政策基础。26年来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影响日益增大,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已从开始成立时的25个,增加到现在的101个,包括世界上将近2/3的国家。不结盟运动是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2) 已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进展到反对霸权主义。第三次不结盟首脑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反霸原则; (3) 把争取经济独立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不结盟运动已成为当代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性运动。

不结盟运动

1956年初由南斯拉夫等国发起。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有20个国家参加的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9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1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共有25个国家和政府的首脑出席,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至1996年底共有113个成员。至1997年底已举行了11次首脑会议和12次全体外长会议。1992年中国被接纳为观察员国。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1970年起,通常每3年举行1次首脑会议。截至2004年底,有成员116个,不结盟运动共举行首脑会议13次,外长会议14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