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不耻下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不耻下问Buchixiawen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语出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是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倡的一种学习态度。所谓“学问”就是要学、要问,但真正要“问”到一点东西,必须有放下架子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生前已被公认为大学问家了,可是,在他晚年的时候,为了增进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还专门到一所工人孤儿小学校,去专心致志地听一位年轻的小学教师讲授“昆虫和花卉”,而且边听边记,课后还向那位老师问这问那。我们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的习惯,甚至觉得问别人是难堪的事,不好意思。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以后,对还不甚明白的问题就要去问别人,包括问比自己差的或比自己年级低的人。 不耻下问中国古代的道德品质概念。指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差的人请教为耻辱。是谦虚好学品德的表现。语出《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孔子说:“余非生而知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唐代韩愈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只有博采众长,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德识才学。 不耻下问语出《论语·公冶长》。原句为“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文也。’”子贡,孔子的学生,名,湍木赐,卫人,72贤之一;小孔子31岁,以口才著称;孔文子,卫国大夫,名圉。不耻,不以为耻。指为了学到东西,丰富自己,乐于向学问、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虚心学习,并不以为耻辱。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