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伯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李伯黍1914—Liboshu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 专长德育心理学和西方现代心理学史论。家境贫寒, 自幼在家耕作。1929年考入无锡师范,毕业后当小学教师多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内地考入国立师范学院教育系,毕业后留任助教。后辗转至复旦大学教育系、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任教。上海解放后,在上海师专任职,现兼任上海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等多种职务。李伯黍于60年代首先在我国从事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工作,曾在《心理学报》发表了研究报告。70年代, 同助手一起围绕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国内15~18个地区开展了全国性的协作研究。研究范围已经涉及的有:
❶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其中包括儿童对行为原因和后果的道德判断,对动机意向和财物损坏、财物损坏和人身伤害的道德判断,对成人惩罚和行为性质的道德判断等研究;
❷儿童的道德观念,其中包括儿童的公有观念、公正观念、集体观念、惩罚观念等的发展研究;
❸影响儿童道德判断的外部因素, 其中包括短期道德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等研究。与此同时,还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和评价西方道德认识发展学派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近年来,他还从事心理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曾与伍棠棣主编了高师公共课《心理学》,为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提供了第一本教材。1978年起参加了高觉敷主编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教材的编写工作。此书编成后,他又担任高觉敷于1983年开始主编的《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 的第一副主编。
主要论文有:《少年儿童道德行为动机特征的心理分析》(《心理学报》1964)、《国内18个地区5—11岁儿童道德发展调查》(《心理科学通讯》,1984)、《道德发展认知研究的几个问题》(《上海师院学报》,1984)、《小学儿童集体观念发展研究》 (《心理科学通讯》,1985)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