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劼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劼人1891—1962Li Jieren现代小说家、翻译家。原名李家祥。四川华阳县(现并入双流县)人。1891年6月20日生于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家庭。1907年在四川高等学堂附属中学堂读书时,接触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1912年毕业后到四川泸县、雅安县知事公署任职。1915年起,先后任《四川群报》主笔、编辑和《川报》社长兼总编辑。1919年6月,他参与发起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并主编该会《星期日》周刊。李劼人自1912年发表作品。第一篇小说《游园会》发表于《晨钟报》。1915年到1918年,写了大量时评、杂文等,并用“老懒”的笔名发表了近百篇文言和白话小说,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好评。 李劼人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891年,卒于1962年。曾用笔名老懒,四川成都人。早年曾在四川高等学堂附属中学堂读书,辛亥革命时,曾参加铁路风潮。中学毕业以后,便为《晨钟报》撰写稿件。后又从事小说创作,最早的四个短篇小说,发表于当时的纯文艺半月刊《娱闻录》上,其内容都是反映当时私塾阴暗面的。后被《四川群报》聘为主笔。这期间他不但撰写了大量的讨袁文章,而且还创作了短篇小说百余篇,其内容多是揭露当时社会阴暗面的。1918年,李劼人出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同年6月,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并创办了新型周刊《星期日》。1919年,赴法国留学,曾先后在蒙北烈大学和巴黎大学选修文科。这期间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其中主要有《人心》、《小物件》、《妇人书简》、《女郎爱里沙》、《马丹波娃利》等长、短篇小说,还创作有日记本小说《同情》。1924年回国后仍在《川报》当编辑。这期间他还翻译了佛洛贝尔的长篇小说《萨朗波》、马朗的长篇小说《霸都亚纳》、法赫尔的长篇小说《文明人》等。1928年,李劼人到国立成都大学任教。1935年以后,他专门从事小说创作。这期间他创作了《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作品。此后,李劼人又翻译了一本法国作家维克多·马格利特的长篇小说《单身姑娘》,并创作了长篇小说《天魔舞》和一本类似于地方志的书《说成都》。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劼人曾任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一生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他的《死水微澜》等作品,近年来被搬上影视银幕,有很广泛的影响。李劼人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翻译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劼人1891—1962作家、翻译家。四川成都人。1912年开始写作。1924年自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被聘为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同时从事文学翻译与创作。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主要作品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这3部各自成篇又具有连续性的长篇历史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清末民初四川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革,因而被称之为“小说的近代史”(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 李劼人1891~1962现代小说家。原名李家祥。生于四川成都一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参加过保路同志会的斗争,1915年曾任成都《群报》、《川报》总编辑并开始创作白话小说。1919年加入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的少年中国学会,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同年去法国勤工俭学,进巴黎大学文学院研究法国文学。曾翻译福楼拜、莫泊桑、都德等的名著如《马丹波娃利》等,并创作日记体小说《同情》。1924年回国,在大、中学任教,并一边从事翻译等工作,同时发表小说。1935年开始专事写作。长篇系列小说《死水微澜》 (1935)、《暴风雨前》(1936)和《大波》 (1937),均以四川为背景,真实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近二十年间的社会动荡和历史变化,有强烈的时代气氛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被郭沫若称为“小说的近代史”。长篇小说《天魔舞》 (1948),揭露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群魔乱舞的黑暗现实,为其又一力作。解放后,任成都市副市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等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