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1605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和他三个女儿的故事是一则古老的不列颠传说。莎士比亚用这一传说写出这部包含深刻内容的社会悲剧,反映了那个动荡激变时代残酷阴暗的一面。 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因年老体弱,决定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长女高纳里尔和次女里根以狡诈虚伪和甜言蜜语骗得了领地。小女儿考狄莉娅不会奉迎,被剥夺了继承国土的权利,并远嫁法国。 丧失了王权与土地的李尔王,备受虐待并被逐出宫门,在暴风雨之夜,奔向原野。考狄莉娅得知此事,即派人营救父亲,并兴兵讨伐不仁不义的两个姐姐,但在战斗中她不幸被俘,最后被缢死在狱中。李尔也因女儿的失败悲痛而死。两个恶人互相妒嫉,争风吃醋,最后高纳里尔毒死了里根,自己也自杀身亡。 作品通过错综复杂的宫廷生活,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已被摧毁的人伦关系,肯定了同情与博爱的道德原则,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描写了一个从上到下都是深重灾难的罪恶世界。 李尔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他从最高统治者变成一个卑贱的流浪者。他的转变反映了莎士比亚对在位君主的希望。他认为:经过社会地位的剧变和道德改善,可以产生理想的君主。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剧中人物刻画生动,情节曲折动人,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李尔王》剧照
《李尔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这是一部气势宏伟、哲理深邃的悲剧。生性狂暴自信的老王李尔,因不谙世事,误分国土而遭受了被剥夺一切,沦落荒郊的厄运。两个大女儿的忘恩负义,使他狂怒、悔恨以至疯癫。但苦难却带来了新生,他从同情无家可归的乞丐开始,逐渐认清了世界与善恶。忠臣肯特和小女儿考狄利娅的忠诚与挚爱,使他领悟了爱和人生的真谛。莎士比亚在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邪恶人性的同时,又肯定了人道主义关于仁爱和善良人性的思想观点。他采用道德剧和寓言文学的手法,使这部剧作有一种显示“人生幻象”——普遍的人生坎坷与意义的特征。对这部剧作的解释,在当时荒诞派戏剧产生后,又有了新看法,于是这部悲剧和荒诞剧作的一些内容和主题上吻合,被认为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品。  《李尔王》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 《李尔王》 写于1605年,是莎士比亚的 “四大悲剧” 之一。剧中的主人公是脾气暴躁的不列颠国王李尔,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高纳里尔嫁给了奥伯尼公爵;二女儿里根成了康华尔公爵的妻子; 小女儿考狄利娅正同时受到法兰西国王和勃艮第公爵的追求。李尔王打算把自己的王国一分为三,给三个女儿,但首先他想知道她们的孝心,然后再根据她们爱他的程度考虑分配国土。高纳里尔和里根向父亲表达了最强烈的爱。结果她们每人得到三分之一的国土。颇有主见的考狄利娅看不起两个姐姐那种空洞的奉承,只是告诉父亲,她是以女儿应尽的责任来爱父亲,仅此而已。考狄利娅的回答极大地激怒了李尔王,他把剩下的三分之一国土又平分给了大女儿和二女儿,条件是他本人和手下的一百个骑士由两个女儿轮流供养。勃艮第公爵撤回了对考狄利娅的求婚,而法兰西国王接纳了一无所有的考狄利娅。肯特伯爵由于同情考狄利娅,被一同逐出英国。不久,高纳里尔和里根就露出了她们自私的本来面目,谁都不想供养父亲,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将李尔王赶了出去。葛罗斯特伯爵由于对老国王表示同情而被怀疑勾结已登上不列颠的法国军队,被康华尔公爵残酷地剜去双目。葛罗斯特的儿子爱德伽由于同父异母的兄弟爱德蒙在父亲面前的中伤而触怒父亲,逃离家门。在父亲被逐后,他伪装成一个疯疯癫癫的叫花子,暗中照料着父亲直到他死去。李尔王在怒火攻心之下也暂时丧失了理智。忠于李尔王的肯特伯爵乔装打扮将国王接到考狄利娅所在的达佛。与此同时,高纳里尔和里根又都同时爱上了爱德蒙。高纳里尔妒火中烧,毒死了里根,随后也自杀身亡。英军在爱德蒙和奥伯尼公爵的率领下打败了法军,捕获了李尔和考狄利娅。爱德蒙下令绞死考狄利娅。李尔王伤心而死。在一场决斗中,爱德蒙被爱德伽刺死。奥伯尼公爵没有支持妻子高纳里尔对父亲的虐待,李尔死后由他继承了王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