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普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普曼1899~1986LipumanF.A.Lipmann出生于东普鲁士,自幼在德国受教育,1922年在医学院毕业。后转入生化研究,获博士学位。1932~193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工作时,始终围绕着糖酵解的关键产物—丙酮酸的氧化进行研究。曾证明丙酮酸的氧化和脱羧必须有维生素B1参加。1939年定居美国。1941年在一篇《磷酸键能在代谢中的产生和利用》的综述文章中,建议用“~”代表这种携带可供能的键。这种表示方法沿用了许多年。1941~1957年,李普曼在麻省总医院工作,在这里他发现了辅酶A。他经过长时间反复研究后发现:在同ATP偶联的乙酰基传递系统中存在着一种热稳定因子。李普曼预感到有希望发现一种新的辅酶,而且它可能含有B族维生素。他制备了含有这种热稳定因子的纯制剂送给熟悉B族维生素的实验室去分析,并没有找到任何一种已知的B族维生素。李普曼又推测新辅酶很可能含有不久前发现的泛酸。在泛酸发现者的帮助下,果然分析出新辅酶分子中有大量泛酸。李普曼于1945年把新辅酶命名为辅酶A(CoA),意思是乙酰化反应的辅酶。从此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随后围绕辅酶A他又作了大量的工作。研究辅酶A的性质;证明辅酶A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证明ATP是生化能量的普遍载体,对阐明各种分解代谢和生物合成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这一系列成就,他同克雷布斯分享了1953年诺贝尔生理奖。1957年李普曼转到洛克菲勒大学工作。此后他研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肽链的延长上作出了许多贡献。1966年约翰逊总统授于他美国国家科学奖。此乃该国对科学成就的最高奖励。 李普曼1840—1912Otto Liebmann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的早期代表。继承了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最早提出了“回到康德那里去”的口号,企图通过对庸俗唯物主义的批判来推翻所有的唯物主义。主要著作有《康德及其后继者》等。 李普曼1845—1921Cabriel Lippmann法国物理学家。发明用干涉效应使照相底片重现彩色的方法。在光学、热力学、电学等方面有一定成就。 李普曼1889—1974Walter Lippman美国的专栏作家,有“华尔街智囊”之称。1910年哈佛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工作。1931—1967年担任《纽约先驱论坛报》专栏“今日与明日”的特约撰稿人。以分析独到、见解深刻闻名,对美国政界及社会有较大影响。著有《政治学引论》、《舆论学》、《美国外交政策》、《冷战》、《共产主义世界和我们》等20多种书。 李普曼1889年9月23日生,卒于1974年12月14日。190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10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美国著名报刊专栏作家、政论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