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与人为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与人为善Yurenweishan孟子关于道德修养的命题。意为赞助别人行善。《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 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朱熹集注: “与, 犹许也, 助也。取彼之善而为之于我,则彼益劝于为善矣,是我助其为善也。能使天下之人,皆劝于为善,君子之善,熟大于此?”孟子认为,与善人交往,则从其身上学习那些为人称道的善来修养自身。既成己身之善, 又助他人为善。“与人为善”现泛指善意地帮助别人进步。 与人为善又称“善与人同”。孟子道德修养论。《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意偕同;谓吸取别人优点,偕同别人一道行善。南宋朱熹释与为许、助,与人为善即助人为善。 与人为善原指跟人一同做好事,现泛指抱着善意的态度去批评、帮助别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每个人都应该注意培养这种好品质。 与人为善表示个人行为品质的道德用语。原意指跟人一同做好事,现常指善意帮助别人、促人进步。语见《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也应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道德的要求。它具体表现为尊重他人,关心爱护他人,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友爱互助的和谐关系,反对任何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并热情帮助他人改正错误。与人为善不是没有原则的,它是热爱人民的表现。与山巨源绝交书 三国魏嵇康作。为拒绝山涛(巨源)推荐他当选官而写。文中列举了自己不能作官的理由,认为自己傲散放荡,“与礼相背”,“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作官对自己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是为“九患”。“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故愿师事老、庄,顺任天性,“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反映了嵇康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政治态度和蔑视“名教”、追求“自然”的思想。收入《嵇康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