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泰618—652唐朝宗室。字惠褒,唐太宗第四子,母为长孙皇后。武德三年 (620),封宜都王。次年,进封卫王,为李玄霸后嗣。贞观二年(628) 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贞观十年,封魏王。当时,太子李承乾患足疾,李泰有取代太子之意。招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二十余人,结为心腹。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为其交结文武群臣。贞观十七年,承乾失宠,被废为庶人。太宗当面许立魏王泰为太子。太宗斥责承乾,承乾回答: “臣为太子,复何所求! 但为泰所图,时与朝臣谋自安之术,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耳。今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 太宗认为承乾说得有道理,若立李泰为太子,便是借君之位,况且,李泰若为太子,则承乾和李治两人性命都难保。反之,若立李治,则李承乾、李泰可保无事。遂将李泰幽于将作监。并下诏: “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嗣者两弃之,传之子孙,以为永制。”不久,改封李泰为顺阳王,徙居均州郧乡县 (今湖北郧县)。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泰为濮王。高宗永徽三年 (625),卒于郧乡,年35,赠太尉、雍州牧,谥曰恭。有子二人,李欣封嗣濮王,李徽封新安郡王。 李泰621—652字惠褒,唐太宗第四子。曾任扬州大都督、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等,封魏王。以“好士爱文学”知名。贞观十二年(638年)据苏勖建议,奏准编撰《括地志》,引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人担任编撰,分道计州编辑疏录,历时五年成书,于贞观十六年表上,诏藏秘阁。参见“括地志”。 李泰❶明代中叶人,字思敬,居定辽左卫(今辽宁辽阳)。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无锡知县。为政卓异,官至太仆寺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