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特反晋起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特反晋起义西晋永宁元年(301年),时西北连年饥荒,略阳、天水、扶风、始平(今陕西兴平)、阴平(今甘肃文县)、武都六郡汉、賨、氐各族人民十万余人,到四川“就谷”,晋新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罗尚勒令饥民限期返乡。归附罗尚的李特、李流兄弟在绵竹(今四川绵竹)结大营收容流民两万多人。李特请求罗尚放宽遣还期限,并将所部分为北、东二营,严加戒备。未几,罗尚遣三万余兵来袭,特按兵不动,待罗兵一半进入营区时,突发伏兵,罗军大败。杀广汉都尉曾元、牙门将张显、督护田佐。流民推李特为首领,拜为镇北大将军,拜李流为镇东大将军,举行起义。进攻广汉(今四川遂宁东北),晋太守辛冉战败逃走。李特占领广汉,任李超为太守。李特军纪肃然,又施舍赈济,深得人民拥护。后又进围成都。特与民约法三章,整肃军政。太安元年(302年)称大将军、益州牧、都督梁宜二州诸军事。次年攻取成都,改元建初。罗尚遣使诈降并偷袭,特败死。其弟李流及子李雄继续战斗,并于永兴元年(304年)三月攻入成都。晋光熙元年(306年)六月,李雄称帝,国号大成,改元晏平。成汉至东晋永和三年(成汉嘉宁二年,347年)为晋桓温所灭。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