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纲1083—1140宋代军事家。字伯纪,祖籍邵武(今福建邵武),居无锡(今江苏无锡)。政和进士。宣和七年(1125年)为太常少卿。同年,金军败盟南侵,乃刺臂血上疏,与吴敏共同敦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终使钦宗即位。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初围开封时,任兵部侍郎,坚决主战,阻止迁都,使钦宗不得已下诏“亲征”。旋以尚书右丞兼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防务。以“步不足以胜骑,而骑不足以胜车”,绘图颁制统制官张行中所创战车。他激励士气,积极备战,并亲自登城督战,逼退金兵。敌退,遂率兵袭击敌营,不胜,被罢职。太学生陈东等恳求,乃复职,并升任知枢密院事。不久,终因“专主战议”被贬谪。二年,金兵再围开封,领兵勤王,至则都城已失。高宗即位,建炎元年(1127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着手整顿军队,部署战备。拟定“团结新军”方案,整编新军,制定军制二十一条,以整饬军纪;荐张所为河北招抚使、付亮为河东经制副使,组织北方抗金力量;命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宗泽渡河北伐。惜在职仅七十五天,即被劾落职。绍兴后,历任湖广宣抚使、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多次上疏,论攻守方略,反对议和,均未被采纳。卒赐忠定。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等多种文史著作。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北宋邵武(今属福建) 人。政和进士。宣和七年 (1125) 任太常少卿。次年,金军败盟南下,他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金兵初围开封,李纲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阻止钦宗迁都,团结军民抗金。不久,被耿南仲等排斥,因 “专主战议” 被谪。建炎元年 (1127) 高宗即位,被用为宰相。上十议,谓张耜昌不能临难死节,而易姓改号,应正典刑; 其受伪官者,亦当按六等论罪,荐张所、傅亮去河北、河东,组织抗金力量等。在职七十五天,又被黄潜善、汪伯彦排斥而解职。“纲负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虽身或不用,用有不久,而其忠诚义气,凛然动乎远尔”。后历任湖广宣抚等职。屡次上疏论时事,反对议和,都未被采纳。卒谥忠定。 李纲1083—1140宋大臣。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原北宋太常少卿,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他反对迁都,亲自督师备战,逼退金兵。高宗即位拜为左相,以宗泽留守开封,力主将张邦昌治罪,又倡议联络两河义军收复失地,不久为投降派排挤。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等。 李纲李纲宋朝抗金名臣。1083年生。1112年中进士,1115年任监察御史。1119年因上书忤宋徽宗被贬为监南剑州沙县税务。1125年初召回京,任尚书右丞,组织东京保卫战。1126年取得胜利,不久被罢职。1128年任南宋宰相,力主抗金被罢免,在相位仅75天。1130年定居邵武。1132年至1133年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1135年至1137年知洪州,1140年卒。有《梁溪全集》180卷传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