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贤北周大将。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徙居高平(今宁夏固原县)。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贤助天光克原州,天光以为主簿,击退万俟道洛的反扑,累迁威烈将军、殿中将军、高平令。太祖讨侯莫陈悦,以贤为前驱,转战400余里,至牵屯山及之,悦自刭,贤亦被重创,太祖嘉之,授持节、抚军大将军、都督。累封下邽县公,授左都督、安东将军,还镇原州。大统八年(542 ),授原州刺史。以功迁骠骑大将军。恭帝初,进爵河西郡公。以弟子植罪诛,坐除名,寻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保定二年(562),授瓜州刺史。四年,周师东讨,授河州总管,改洮州总管、洮州刺史,复为河州总管,拜大将军。卒,谥曰桓。 李贤654—684唐朝宗室。世称章怀太子,唐高宗第六子,母为则天皇后。永徽六年 (655),封潞王。上元二年 (675) 六月,立为皇太子,寻令监国。他招集学者注释古籍多种。调露二年 (680),武则天宠信术士明崇俨为盗所杀,疑为太子指使,废太子为庶人。幽于别所。次年,迁于巴州。文明元年 (684),武则天称帝,为防外变,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往巴州检查李贤住宅。丘神勣将李贤拘于别宅,逼令自杀,年32。武则天贬丘神勣为疊州刺史,追封李贤为雍王。后遣使迎其丧柩,陪葬于乾陵。睿宗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曰章怀。李贤有子三人,皆不才。 李贤李贤(502—569 年)字贤和,祖籍陇西成纪。西汉李陵之后,北魏初家族随魏太武帝举族南迁,世代为魏将。李贤年幼时志向高远,读书粗略,只是理解大义,有人对他的读书方法多有微词,而他的主张是:“人各有志,读书方法也不尽相同,难道读书就一定要追求通达,到以后从事教授生徒的职业,只要粗知大义,补己不足就可以了。”魏永安年间(528—530 年),万俟丑奴起义,魏遣尔朱天光率兵镇压,李贤被尔朱天光招至帐下效力,出谋划策,多有战功,累迁威烈将军、殿中将军、高平令。永熙三年(534 年),夏州刺史宇文泰进兵陇上攻侯莫陈悦,李贤兄弟从行。悦败退,泰任命李贤为前锋追击,悦自杀。李贤因功升抚军大将军。西魏大统二年(536 年),镇压原州民豆卢狼起义。大统四年(538 年),升迁原州刺史。大统十二年(546 年),击破柔然围攻,加授车骑大将军,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恭帝元年(554 年),晋爵河西郡公。北周武帝宇文邕出生后,因避禁忌,曾在李贤原州府第寄养六年。宇文邕即位后,对李氏家族大加封赏,使之在北周朝更加显赫,从此确立了世家大族的地位。保定四年(564 年),李贤迁任河州总管、河州刺史,大兴屯田,整顿边防,防止吐谷浑进攻,为开发河西多有贡献。保定五年(565 年),调任洮州总管、洮州刺史,以轻骑连破羌族、吐谷浑的进攻,因功加授大将军。天和四年(569 年),卒于长安。 李贤502~569字贤和, 祖籍陇西成纪(今静宁南、秦安北)人。徙居高平 (今宁夏固原)。世代为将。幼有志向, 14岁父丧。抚训诸弟, 甚为亲密和睦。北魏永安间 (528~530),秦陇万俟丑奴起义,尔朱天光率兵镇压,贤率乡人献马千匹助军,克原州,迁威烈将军、高平令。永熙三年(534年),夏州刺史宇文泰进兵陇上攻侯莫陈悦, 贤兄弟从行为先锋,转战400余里,悦被迫自杀,授抚军大将军。西魏大统二年(536年),镇压原州民豆卢狼起义,迁原州长史, 行原州事。大统四年 (538年), 击破叛将莫折后炽, 迁原州刺史。大统八年 (542年), 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大统十二年(546年)击破柔然围攻,多有所获。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与贺敦率骑7 000,邀击荆州蛮帅文事荣, 大胜。周保定二年 (562年), 授瓜州刺史。迁河州总管、河州刺史,大兴屯田,整顿边防,防止吐谷浑。调任洮州总管、洮州刺史,以轻骑连破宕昌羌与吐谷浑的进攻, 捍御有术, 授大将军。卒于长安, 谥曰 “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