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77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是唐皇室远支,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李贺因此终身不得登第,曾官奉礼郎。由于年少失意,27岁便郁郁而逝。李贺一生以诗为业,早年受知于韩愈、皇浦湜,其诗尤长乐府。他诗歌的中心内容是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带有他所独有的幽冷与凄婉的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李贺作诗严肃,以苦吟著称。其诗带有很大的虚幻性和想象性,恢奇诡谲,色彩瑰丽,对晚唐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影响很大。注本中以清人王琦的《李长吉歌诗汇解》较为详备。今人有《李贺诗集》。

李贺790—816Li He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人(今河南宜阳县)。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他是唐宗室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史称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曾得韩愈赏识,自此诗名大扬。传说他常清晨出游,骑瘦驴,携一仆相随,背古锦囊,遇有所得,即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再修饰润色成篇。嗜诗如病,母郑夫人曾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他的仕途很不得意,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有人便借口避讳来排挤他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作《讳辨》为李贺辩护,但他终不得登第,只作过几年奉礼郎小官,郁郁不平。平生体弱多病,25岁即逝世。李贺一生,以诗为业。他的诗,对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时有讽刺和揭露,如《吕将军歌》、《猛虎行》、《荣华乐》、《苦昼短》等。他还写了一些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的诗歌,如《感讽》(其一)、《老夫采玉歌》、《黄家洞》等,对人民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写得最多的是感慨人生、抒发悲愤之作。他仕途困厄,体弱多病,家境贫寒,又身处乱世,内心十分的压抑和愤懑,在《马诗》、《开愁歌》、《浩歌》、《秋来》等一系列诗篇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激。在《致酒行》里,他写道:“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表达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尖锐矛盾。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和心理基础,他写了很多神仙鬼魅的诗作。据统计,他的诗中共出现“死”字达二十多个,“老”字达五十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心情,从而使他产生了对神仙境界的奇妙幻想,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他描绘了天国仙境的奇丽景观。而在《南山田中行》、《神弦曲》中则出现对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阴森恐怖、幽灵出没。李贺因此为后人称为“鬼才”。李贺还写有一些咏物诗,如《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歌》等,用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形象地描绘出琴师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之美,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李贺的诗,不袭前人陈套,力求别开生面,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意境恍忽迷离,语言华丽新颖,经常出现诸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这类匪夷所思的奇句,构成他的诗歌瑰丽神奇的浪漫主义特色。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毛病是有些诗刻意雕琢、词意晦涩。有《昌谷集》传世,《全唐诗》编其诗为五卷。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因避父讳(“晋肃”),不得应考进士,仅做过奉礼郎的小官。死时年仅二十七岁。在诗歌创作中,李贺多采用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乐府和古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对时政的感慨。如《拂舞歌辞》、《官街鼓》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溺于神仙、追求长生的虚妄; 《荣华乐》、《秦宫诗》 对豪门权贵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深刻的揭露; 《猛虎行》、《吕将军歌》对宦官典军误国,藩镇专横暴虐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上之回》、《雁门太守行》则歌颂了统一战争的胜利;《黄家洞》、《老夫采玉歌》等,对劳动人民的痛苦表示了同情。在艺术上,李贺的作品想像丰富奇特,意境奇丽幽美,语言新颖诡异,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有的诗,虽不乏奇意警句,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李贺790—816Lihe

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省宜阳县) 人。因家住昌谷, 故后世称“李昌谷”。本为王室之后,然早已没落。李贺才华出众,少有诗名,颇得韩愈、皇甫湜赏识,因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作过一任太常侍奉礼郎。一生贫病交加,英才早逝。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内容虽深度不够,但却相当广泛: 《荣华乐》、《夜饮朝眠曲》等,讽刺上层统治者骄奢淫逸,腐朽无能; 《猛虎行》、《雁门太守行》等,反对藩镇割据,歌颂平叛战争; 《吕将军歌》等揭露宦官当权;《老夫采玉歌》等,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南园》、《马诗》等, 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壮志; 《开愁歌》、《春归昌谷》等,写自己的困厄与激愤,而《将进酒》、《房中曲》、《苦昼短》等,则表现其及时行乐的消沉情绪。其诗今存二百四十首左右,多为古诗和乐府,极少近体。他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的沉郁冷峭,韩愈的雄奇险峻,六朝诗的秾彩丽词,他都有所吸取。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纵横驰骋,充满奇幻浪漫的色彩;比喻精妙绝伦,形象鲜明生动;善于通过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造成凄清冷峭的意境;语言精美新奇,色彩瑰丽。他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光怪陆离、怨郁凄恻的艺术境界,形成虚荒诞幻、奇峭冷艳的诗风,在中唐独树一帜。然其诗某些内容之消沉,艺术上过分求新奇而诗意晦涩,自是其诗之不足。杜牧称其诗“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李长吉歌诗叙》),大体中肯。其诗对晚唐的杜牧、李商隐及对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清代王琦等的《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后改名为《李贺诗歌集注》)较为详备。

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李贺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读书勤苦,少年时便已有诗名,并受到韩愈、皇甫湜等人的赏识。公元810年,李贺到长安应进士试,但由于其父名叫晋肃,“晋”与进士的 “进” 同音,为避讳,李贺被迫放弃了进士的考试。这件事对李贺打击很大。第二年,李贺得到一个奉礼郎的低级官职,在长安生活了3年,后以病辞官。公元814年,李贺往潞州依靠于张彻。公元816年从潞州返回家乡,同年病逝。
李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他以神奇的幻想、迷离的手法,构筑出一个心造的世界,以表现他难以言状、无法细解的情感,因而他的诗不注重对外界事物的精雕细刻,而专以意象的迭现、暗示、象征的手法写诗,形成其奇异、陆离、凄幽、冷艳的特色,如 《梦天》、《秋来》等皆为此种风格的代表作。
李贺不屑蹈袭前人,以出奇出新为己任。这突出体现在李贺的语言上。他天才卓绝,因而在用辞上苦心孤诣。他大量运用通感手法,将声、色、味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求奇求异,如风有 “酸风”,绿有 “颓绿”。这样就给人以辞语光夺眼目的感受,形成一种浓艳冷峭的诗风。
李贺诗对后世影响很大。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等人诗词中均有李贺诗的影迹。宋词人吴文英、史达祖,明代徐文才,清代龚自珍等都深受李贺诗风的影响。

李贺790—816

唐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家世早已没落,又因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准应进士举,只做过几年九品的奉礼郎小官,郁郁不得志。后弃官回乡,一腔悲愤,发泄于诗歌。其诗想象奇特,瑰丽浪漫,风格独特。但有时流于晦涩。被称为“长吉体”。今存诗240余首。《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为其代表作。有《昌谷集》。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家居昌谷(宜阳境内)。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至贺家世已衰,生活贫困。童年即能词章,深受韩愈、皇甫湜等赏识,又与沈子明等人友善。因避文讳,不得应进士举,韩愈曾为之作《讳辩》。仕途不得意,一生只做了3年奉礼郎便郁之而死,年仅27岁。李贺一生,以诗为业。所作古诗、乐府,极少近体律诗。内容上多批判现实,慨叹身世之作。诗中常流露出悲愤的感情。如《猛虎行》、《荣华乐》等诗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昏庸;《吕将军歌》、《感讽六首》等抨击宦官专权,同情贤才失意;《老夫采玉歌》等,表现人民的疾苦。这些诗感情真挚,寓意幽远。还有一些诗感慨怀才不遇,抒发忧愤之情,如《浩歌》。在艺术上,他继承了浪漫主义传统,吸收了古乐府、南朝宫体诗的营养,也接受了韩愈等人的影响,而自加熔铸,从诗歌形象、意境到辞语,刻求新意,尤其善于用神话传说和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富于象征性的语言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并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但有的诗过于求新、求奇,而流于晦涩荒诞。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李贺诗歌集注》较全。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郑王后裔。因避父讳,未能参加进士考试。曾任3年奉礼郎。死时仅27岁。有《昌谷集》,存诗240余首。其诗多为抒写怀才不遇的牢骚与感伤之作,如《金铜仙人辞汉歌》、《开愁歌》、《浩歌》、《致酒行》等。有些作品则反映了现实矛盾,如《老夫采玉歌》、《平城下》、《黄家洞》、《感讽》(其一)等。描写边塞英雄将士的《雁门太守行》是一篇手法不俗的力作。此外,《李凭箜篌引》、《梦天》等亦其名作。“天若有情天亦老”、“石破天惊逗秋雨”、“黑云压城城欲摧”等,皆为传诵的名句。其诗继承屈原和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刻意追求艺术上的创新,想象丰富奇诡,意境迷离恍惚,形成一种幽峭凄戾的独特风格,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甚深。然因过于追求险怪,有些篇章失之晦涩荒诞。

李贺

中唐诗人。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生于790年,卒于816年。他有理想,十五六岁即善词章。但一生困顿失意,体弱多病,27岁即去世。传说他写诗常骑上毛驴,背上锦囊外出,得有佳句,便写投囊中,晚上回家整理,字斟句酌,“呕出心乃已”。他的诗想象奇特,意境神奇乃至怪诞,因此赞之者称他为“天纵奇才”;贬之者则说是“牛鬼蛇神太甚”。李贺自编4卷本诗集,收诗223首。北宋以来流传的《李贺集》4卷本,收诗219首,后又加《外集》1卷,23首,共5卷,242首,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室远支,父亲李晋肃官职低微而早死,家庭生活困顿。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韩愈曾为之作《讳辨》 。曾官奉礼郎,死时仅27岁。在诗歌创作中,其诗多为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乐府和古体诗,反映现实生活,揭露讽刺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如《拂舞歌辞》 、《官街鼓》嘲讽封建统治者溺于神仙,追求长生的虚妄; 《秦宫诗》 、《荣华乐》揭露豪门权贵骄奢淫逸的生活; 《吕将军歌》 、《猛虎行》谴责宦官典军误国,藩镇专横暴虐。充分表现了对封建统治的愤慨和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在艺术上,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奇丽幽美的诗境,形成了奇峭不羁瑰丽凄恻的独特艺术风格。其作品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对当世和后代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词意晦涩。有《昌谷集》 ,亦称“ 《李长吉歌诗》 ” 。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8: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