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杏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杏坛

位于孔庙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据载,宋以前杏坛为庙殿旧址。天圣二年(1024年),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大殿移向北边,而在庙殿旧址上,依据 《庄子》“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之语,除地为坛,周围植以杏树,名曰杏坛。金代大学士党怀英于其上篆刻有“杏坛”二大字。杏坛初建时,上无任何建筑物,明代隆庆三年 (1569年)才将杏坛“撤而更新,增置石楹重檐”。清雍正二年 (1724年) 火灾并未烧及杏坛,重修孔庙时对之也未作大修改。故现存杏坛当为明代之物。其结构为平面方形,每面三间,上檐施十字相贯的歇山顶。上下檐斗栱均为五踩重昂。上下两檐之内,均施天花。上层正中并施斗八藻井,斗栱细小纤巧。外檐四根角柱,皆为木质八角形,中柱则石质也斫作八角形。杏坛坛基绕以石栏,其上下踏道刻作圭角,饶有趣味。

杏坛

位于孔庙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庄子·渔父》载:“孔子游手淄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后世据此修堂于孔子旧宅教授堂遗址。东汉明帝东巡,命皇太子及诸王讲经堂上,后来堂毁。宋天圣二年(1024)将孔庙旧址北移扩建,于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大学士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刻石碑立于亭内。明隆庆三年(1569)重修。坛为正方形,亭顶部四面为歇山式,十字结脊,斗栱重檐。正面两檐之间,悬正书“杏坛”二字匾。亭的顶部系由4根楠木圆形柱与其外面的12根八棱石柱支撑。亭内天花彩绘斑斓,蟠龙回舞。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十分壮观。亭内有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制《杏坛赞》碑。坛前有精致的石香炉,传为金代遗物。


杏坛

位于县城北学堂岗村。传为孔子讲学处。又称学堂岗圣庙。始建于汉,唐宋渐盛,元时遭兵火无存。明天顺三年(1459)重修,明、清屡修葺,规模宏大,为豫北名胜之一。主要建筑有戟门、棂星门、碑亭、大成殿、杏坛亭、深造堂等。亭内有杏坛碑,为金天眷元年(1138)所建。后渐废。现仅存杏坛亭一座和透亮碑数通。

杏坛

位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甬道正中。相传为孔子讲学的地方。《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但杏坛原址在何处无考。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孔庙后移扩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金大学士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并筑方亭,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斗拱双重。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色彩绚烂。中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坛前置有金代石刻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坛侧几株杏树,每当初春,红花摇曳。元六十代衍圣公《题杏坛》诗中有“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