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41 杜佑735—812史学家。字君卿,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青年时期以父荫补济南参军。大历以后,历任郎中,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正值唐政府对藩镇用兵,“馈运之务,悉委于佑”。迁户部侍郎判度支。787年拜尚书左丞,转刑部尚书。803年拜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806年拜司徒,封歧国公。虽位极将相,平生嗜学,手不释卷。感刘秩著《政典》条目未尽,补其缺,历20余年,撰《通典》200卷,成为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并写成《理道要诀》10卷、《管氏指略》2卷、《宾佐记》1卷。 314 杜佑他的经济思想集中表现在《通典·食货门》中。《通典》首列食货,而《食货门》中,又能按生产到流通的顺序,记叙封建社会经济的典章制度。为后世记叙经济体制变迁的各种书籍创造了先例。对于工商业,他主张收较重的税,目的是 “抑损”他们,以尽量压缩“浮食不敦其本”的工商人口,反映他重本抑末的思想倾向。 杜佑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史学家。以门荫入仕,历任嶺南、淮南等节度史,元和元年(806年)擢迁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封爵岐国公。他以二十多年的时间写成《通典》巨著,为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杜佑对人口问题的主要贡献:其一,重视人口增殖。他认为人口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主张大力发展农业,切实推行“土断”和“输籍之法”,平均赋役负担,以达使人口增加,使民富裕。其二,重视人口管理。杜佑认为要管理好人口,首先必须确切地掌握人口数字,指出这个问题是关系赋役均平,发展各项事业,富国安民的大问题,他说: “古之为理也,在于周知人数,乃均其事役,则庶功以兴,国富家足。” (《通典·食货典·丁中》)否则,将会带来“家以之乏,国以之贫”的后果。其三,进一步收集和整理了我国古代人口资料。杜佑在其《通典》中,对我国古代户口盛衰和人口增减作了收集整理,增添了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天宝年间的人口资料,并且在《通典》中,专列了“乡党”一卷,记录了我国古代人口管理的情况。在《通典·食货典》中专列了“论历代户口盛衰一卷,依次登录了我国古代人口盛衰数字,实为我国最早的人口统计学。 杜佑735—812见“中国史学史”部分的“杜佑”。 杜佑唐朝史学家。在所著《通典》中专列《历代盛衰户口》一卷,搜集整理了历史上大量的人口资料,对人口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经验教训,是中国较早的人口史。在人口问题上最主要的贡献是十分重视人口统计。认为掌握了人口数字,才能便于管理人口,使赋役均平,生产发展,国富民安。“古之为理也,在于周知人数,乃均其事役,则庶功以兴,国富家足,教从化被,风齐俗和。夫然,故灾沴(音丽,害也)不生,悖乱不起”(《通典·食货典》)。如果不了解人口数字,导致“版图脱漏”,国家就会出现“人如鸟兽,飞走莫制,家以之乏,国以之贫,奸宄(音鬼,坏人)渐兴,倾覆不悟”(《通典·食货典》)的混乱局面。参见“历史”中的“杜佑”。 杜佑735—812唐代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历任岭南、淮南节度使,封岐国公,曾任宰相。以富国安民为己任,王叔文改革时,曾主持财政。所著《通典》 一书,为中国第 一部典章制度通史,确立了“政书”体裁。参见“人口学”中的“杜佑”。 杜佑735—812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理财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少时勤奋读书,以父荫补济南参军,累迁岭南、淮南节度使。德宗贞元末官至宰相。顺宗即位后,又协助王叔文改革,充任度支盐铁等使,长期主持中央和地方财政。采用各种办法,努力增加政府的收入。从政之余,潜心研究历代掌故三十余年。所撰《通典》200卷,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 杜佑735~812唐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任岭南、淮南等节度使。贞元末年擢检校司徒平章事。王叔文进行改革时,充度支盐铁等使,主持财政。封岐国公。他涉猎古今,以富国安民为己任。开元末,刘秩著《政典》 。他以该书条目未尽,遂花费36年时间,广泛搜集资料,参考前代书志体例,撰成《通典》200卷。始自传说中的唐虞,止于唐代的肃宗、代宗时,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门,综合各代,于唐代叙述尤详,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史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另著有 《理道要诀》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