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杜勃罗留波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和诗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神父家庭。
自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惊人的接受能力,博览群书。1853年考取彼得堡师范学院。结识车尔尼雪夫斯基后,开始为《现代人》杂志撰稿,思想已成熟。1857年杜勃罗留波夫参加了《现代人》杂志的编辑,与友人共同将其变成革命论坛,他也随而成为革命民主派的领袖之一。
他在这里发表了许多文学评论文章,它们都成为俄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之作,诸如《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黑暗的王国》、《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和《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等,这些“借题发挥”式的评论文章,把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斗争的需要结合起来,尽管有时不合作者原意,但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早年清苦的生活、紧张繁重的工作、政府和反动文化界的迫害严重摧残了杜勃罗留波夫的健康。1861年,年仅25岁的他因病逝世。恩格斯称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他是“两个社会主义的莱辛”。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Добролюбов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强调艺术创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干预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崇高使命。反对专制制度、农奴制和贵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宣传农民革命思想。参见“文学”中的“杜勃罗留波夫”。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Добролюбов

俄国文学批评家、革命民主主义者。生于神父家庭。曾担任《现代人》杂志评论栏主编。社会活动和文学批评都以推翻沙皇统治、反对农奴制为目标。赫尔岑称他是“未来风暴中年青的舵手”。评论强调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作用,强调艺术应揭示生活的本质,具有注重整体性和概括性的社会文学批评特征。主要论文有《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等。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Добролюбов,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文艺批评家。曾在车尔尼雪夫斯基领导的《同时代人》杂志任编辑,主持文学批评专栏。主要著作有:《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黑暗的王国》、《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等。
杜勃罗留波夫在哲学上继承别林斯基、赫尔岑的唯物论传统,同宗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进行斗争。他认为,我们的感觉,即自我,是受外界物质世界,即非我的作用而引起的。“我们所能够意识到事物的存在,只是因为事物对我们起着作用”;物质世界有自己的规律性,企图在自然界中寻求“灵魂”、“以太”,这是中世纪炼金术士干的事。他驳斥二元论把世界和人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种本原,主张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统一的、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的不同状态,精神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结果。他反对不可知论和怀疑论限制人的理性能力的观点,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可由印象进到本质。他把辩证发展的思想同形而上学的不变原则对立起来,指出,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有其历史暂时性。人们的思想是发展变化的。
杜勃罗留波夫的历史观仍停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他把社会发展看成是由人类认识所处的时代决定的,而阻碍社会发展的原因在于人们不能理解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么。
杜勃罗留波夫短促的一生中,同沙皇农奴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揭露自由派所宣扬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性,他企图通过农民革命在俄国建立所谓“理性的共和国”,这反映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Лобролюбов, 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俄国文学批评家、政论家。出身于神父家庭,1848至1853年于正教中学肄业,1853年入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因思想激进与校方发生冲突,险遭流放。1856年他的长篇论文《俄语爱好者谈话良友》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赏识,1857年正式参加《现代人》的编辑工作。在此之后相继发表了《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1859俄国文学批评家、政论家。出身于神父家庭,1848至1853年于正教中学肄业,1853年入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因思想激进与校方发生冲突,险遭流放。1856年他的长篇论文《俄语爱好者谈话良友》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赏识,1857年正式参加《现代人》的编辑工作。在此之后相继发表了《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1859)、《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1860)、《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1860)。
杜勃罗留波夫长期患病,1861年过早死于彼得堡。
杜勃罗留波夫在文学观与美学观上,继承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唯物主义美学原则,强调文学及美学的功利性,反对唯美主义浪漫文学观。强调艺术创作对客观生活的依赖性,主张文学作品应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反映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而不是局限于对民俗民风的渲染。他坚持现实主义的批评原则,把社会批评与美学批评结合起来,强调真实性与典型性相统一,既不能忽视生活中个别或偶然的现象,又不能自然主义地描写它们,而应揭示其中的生活本质。他还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别林斯基的形象思维说。杜勃罗留波夫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对俄国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影响巨大,与车尔尼雪夫斯基及涅克拉索夫并称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尼古拉三雄”(因为他们名字都是尼古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