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家台分洪工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杜家台分洪工程位于汉江下游右岸湖北省仙桃市杜家台,保护汉江下游800万亩农田及城镇安全,减轻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工程包括:❶分洪闸。1956年4月建成。闸长412 m,共设30孔,每孔净宽12.1 m,闸门高4 m。 杜家台分洪工程位于汉南江汉交汇的三角地带,进洪闸在湖北省仙桃市郊。工程由杜家台进洪闸、洪道、蓄洪区(原系泛区)、黄陵矶闸等组成。汉江尾闾段泄洪能力严重不足。工程任务为分流汉江尾闾河段的超额洪水,减少汉江下游洪灾。工程设施有:(1)杜家台进洪闸。位于仙桃镇以下6公里。为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前沿总宽412米,30孔,设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设计进洪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5300立方米每秒。(2)洪道。宽820米,流程长21公里,在周家帮与蓄洪区堤相接。(3)蓄洪区。原为长江与东荆河自然混流的洪泛区,经过调整后,现总面积达614平方公里,有效容量22.9亿立方米。围堤长177公里。(4)黄陵矶闸。位于蓄洪区出口,接近长江的肖家湾,泄洪排渍两用。设计流量2700立方米每秒,计9孔。1967年建成。分洪主体工程1956年汛前建成。当年7、8月先后分洪两次,自建成至1985年,共分洪19次,其中6次是丹江口建成以后,累计分洪总量190余亿立方米,防洪效果显著。该工程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不仅可分汉江洪水,亦可分长江洪水,是确保武汉市安全的重要分蓄洪工程。1968年丹江口水库初期规模建成后,蓄洪区内已在加紧垦殖,今后应控制区内人口增长,加高加固围堤,并整治洪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