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杜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杜预222—284

西晋将领、学者、书法家。字元凯。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汉杜度六世孙。官镇南大将军。后以功封为当阳县侯。谥曰成。祖畿、文恕并善*草书,世人以卫瓘比之,称“杜预三世”。唐李嗣真《书后品》列其书为中之上。有《十一月》、《亲故》两帖传世,在《淳化阁帖》、《大观》等丛帖中。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等。《晋书》有传。

136 杜预222—284

西晋学者、律学家兼军事学家。字元凯,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博学多识,长于经籍,尤好《左传》,自称有“《左传》癖”。历任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等职,并受封为当阳县侯。泰始(265—274)中,奉诏与贾充等共同制定法律令,就汉《九章律》和魏《新律》削增损益,制定晋《泰始律》20篇。后又自作晋律注解21卷。该注本同张斐的 《律解》,是注释晋律的两部权威性著作,史称“张杜律”,对律学发展影响颇深。该注本早已亡佚,但《晋书·杜预传》尚保存了其《上律令注解奏》。他在立法上强调法律是断狱定谳的准绳,而非穷理尽性之工具,因而反对律条繁琐,辞意晦涩,指出法典只有明白晓畅,简明确切,才能使人们容易理解,便于遵守。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春秋释例》等,对先秦历史及古代礼仪、政治、法律制度均有精赅说明。

杜预222—284

西晋大将,著名学者。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足智多谋,时人称“以计代战一当万”、“杜武库”。初任尚书郎,转迁参相府军事。羊祜死后,继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今湖北襄樊)。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与王濬配合,攻克吴属江陵(今湖北江陵),吴沅、湘、交、广各州郡相继归降。以灭吴有功,进封当阳侯。在荆州修水利,受益田地达万余顷。死后,追谥征南大将军。勤于治学,精通经济、政治、军事、历法、律令、天文、算术、工程诸学。尤好《左传》,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杜预222—284

字元凯,西晋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 人,父为幽州刺史杜恕。预博学多才,明于兴废之道。因父与司马懿不谐,以幽死,故预久不得入仕。及司马昭嗣立,预娶其妹高陆公主为妻,起家拜尚书郎,袭祖爵丰乐亭侯。在职四年,转参相府军事。以预为镇西长史,从钟会伐蜀。及钟会反,僚佐皆遇害,唯预以智获免,增食邑1150户。又与车骑将军贾充等定律令,并为之注解,然后诏颁行天下。泰始 (265—274) 中,守河南尹。受诏为黜陟之课。司隶校尉石鉴以宿怨奏预,免职。因预明于筹略,诏预以散侯定计省府,不久拜度支尚书。预乃奏立藉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皆被采纳。又以时历误差较大,奏上《二元乾度历》,行之于世。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认为他无所不有。及羊祜死,拜预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预乃缮甲兵,选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以功增封365户。预又请伐吴之期,遂于太康元年 (280),预陈兵于江陵,率将士伐吴,旬日之间,累克城邑。东吴平定后,预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食邑总共凡9600户。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乃刻石为工碑,纪其功绩,一石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并说: “难道此后没有沧桑之变吗?” 其后征为司隶校尉,加位特进,行至邓县而死。预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长历》、《女记赞》等书,其中 《集解》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的最早版本。

杜预

见“哲学”中的“杜预”。


杜预222—284

西晋经学家。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研治儒学,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成一家之言。其中《集解》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

杜预222——284

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将领、学者,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以灭吴功,封当阳县侯。多谋略,当时号称“杜武库”。主张以“立功立言”为达于圣贤之路。平吴后,乃耽思经术,大观群典,于《春秋》,扬周公以抑孔子。认为《公羊传》等系诡辩之言,汉儒注《左传》亦未合左丘明原意。撰有《春秋左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其中《集解》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中。


杜预

杜预222~284

西晋名将,著名学者。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元𫗱。出身于官宦家庭。博学多才,娶司马昭妹高陆公主为妻,起家即拜尚书郎。曾随锺会伐蜀,任镇西长史。后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伐灭东吴,封当阳县侯。多谋略,损益万机,不可胜数,号称“杜武库”。曾与贾充等定律令,并为之注解,诏班天下。又奏上《二元乾度历》,行于世。还提出“六年黜陟法”,改西晋的考课制度。他曾力排众义,建议修造河桥于富平津。经他潜心研究,创意造成失传已久的周庙欹器。又曾奏立藉田,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较盐铁,制课调,并积极兴修水利,根治灾害,被吏民称作“杜父”。自称有“《左传》癖”,所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左传》注解,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另撰有《春秋理例》、《盟会图》、《春秋长历》、《女记讚》等。最后官司隶校尉,加位特进,执行公务至邓县(今湖北襄樊北)而卒。谥成,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终前遗嘱,要效法子产,丧事从俭,并亲自选定洛阳城东首阳之南为墓地。

杜预

西晋将领、经学家。字元凯,京兆杜陵 (今陕西西安东南) 人。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以灭吴功,封当阳县侯。平吴还镇,修立“泮宫”,相当后世之大学。对军队实行屯垦。同时开凿阳口水道,起夏水(故道在今湖北沙市东南) 达巴陵 (今岳阳) 千余里。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零桂之漕,颇便利于湖南南部交通。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其中《集解》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的最早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 中。

杜预222—284

西晋著名将领和学者。字元凯,京兆杜陵(西安市东南)人,出身名门望族。278年,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襄阳。次年,上表要求攻吴。280年,率兵攻克江陵,招降南方诸郡。因灭吴功,封当阳县侯。多谋略,时称“杜武库”。还曾与贾充等人为西晋制订新律,称为《泰始律》。学识广博,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其中《集解》是《左传》注解流传到今最早的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中。终年63岁,葬于洛阳。

杜预222~284

西晋学者。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杜预博学多能,既是著名军事家,又是很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及律学家。在军事上他以谋略著称,时人誉为 “杜武库” ,“以计代战一当万” 。他长于史学,著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使经传合为一体。他参考各家谱第撰《释例》 、《盟会图》 ,对先秦历史和礼仪制度均有所阐释,并曾与贾充等删定律令,对原汉律9篇新增11篇。他还为 《泰始律》620条作过注,主张律文简明。对天文历法、农器、机械也颇有研究。太康五年(284年)病卒。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