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万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01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 (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斋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历仕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太常丞、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宁宗时韩侂胄专权,他家居15年不出,忧愤国事,患疾而卒,谥号文节。他作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体,终于自立门户,时号“诚斋体”。作诗提倡“活法”,主张师法自然,善于捕捉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自然情趣,并用生动、活泼而又富于变化的语言曲折细腻地表现出来。诗作虽多脱口而出,但构思新巧,幽默诙谐,涉笔成趣。工于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亦有感怀国事之作。成就不及陆游和范成大,但数量宏富,一生作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著有《诚斋集》。 杨万里1127—1206Yang Wanli宋代诗人。字廷秀,世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时官将作少监、广东提点刑狱、秘书少监等职。光宗时任秘书监、江东转运副使等职,因触怒时相,辞官还乡。杨万里自述学诗经历,初学江西,又学习王安石和晚唐诗人,50岁后“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自然界的“万象毕来,献予诗材”。他的诗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摆脱了江西诗派的束缚。他的诗风格独特,被后人称为“诚斋体”。诚斋体的特点是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大自然景象无不摄取入诗。诚斋体的另一特点是诙谐幽默,涉笔成趣。此外,诚斋体的语言平易浅近,活泼自然,吸收了许多口语俗语。杨万里也写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和关怀国家命运、愤慨于南北分裂的作品,如《初入淮河四绝句》等。杨万里的诗由于多限于描摹自然,境界不甚开阔。有时信笔为之,草率成章,因而后人有“佻巧”、“油滑”之讥。著有《诚斋集》。 杨万里1127—1206Yangwanli南宋诗人,字廷秀, 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 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在漳州、常州做过一段地方官, 历任太常监、秘书监、宝谟阁学士,为人清廉正直,晚年因得罪宰相韩侂胄而罢官,家居15年,忧愤而死。在创作上初学江西诗派,又学王安石及晚唐诗人的绝句,后来忽若有悟,走上了师法自然的道路,创立了活泼自由的“诚斋体”,其主要特点是: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丰富新颖的想象,自然活泼的语言。代表作如《初入淮河四绝句》、《插秧歌》、《竹枝词》、《闲居初夏午睡起》、《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等,有的抒写爱国感情,有的反映农家生活,有的描写自然景物,无不情趣生动。作品收入 《诚斋集》。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市)人。他秉性刚直,不畏权贵,主张抗金,终因忧愤国事而卒,谥 “文节”。著有 《诚斋集》133卷。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曾任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晚学唐人,后摒弃摹拟,师法自然,吸收民歌精华,用语通俗,构思新巧,自成一格,时称“杨诚斋体”一生作诗2万余首,今传4000余首。亦工文。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 杨万里1127—1206南宋学者。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24年(1154)进士。历任赣州司户、广东提点刑狱等职。官至宝谟阁学士。忧国忧民,力主抗金,因上疏指谪朝政,触忤韩侂胄,遂罢官居家忧愤而死。著有《诚斋集》、《诚斋易传》等。在伦理思想上,认为儒家学说“用之则治,不用则乱;乱而用之则复之”(《诚斋集·儒者已试之效如何论》);儒家道德乃是政治之道,具有治国平天下的功能和作用。主张君主要给民以财利,以仁义守其位。只有“诚”心力行“勤”、“俭”、“奖直言”等帝王之德,才能达于三道而致太平。杨万里的伦理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要求致治中兴的愿望,因而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杨万里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永州零陵县丞、漳州知州、广东提点刑狱、吏部郎中、秘书监、江东转运副使,后辞官归里,闲居15年。善诗,初学江西诗派,50岁后跳出步人后尘的路子,自辟蹊径,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其诗名在当时与陆游、范成大比肩。亦善属文,以山水游记为佳,语言平易浅近,文风清新流畅,得柳宗元笔法,如《景延楼记》。工词与辞赋,其《浯溪赋》与范成大《馆娃宫赋》齐名,为时所传诵。又精《易》学。著有《诚斋集》133卷及《杨文节公诗集》、《诚斋易传》、《诚斋诗话》等。 杨万里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曾任赣州司户、零陵丞、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后以韩侂胄执政,辞官归家。有《诚斋集》 133卷。以诗名,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家”。其诗今存4200余首,多写风光景物,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等。这类诗作大都清丽新巧,明畅奇绝,幽默风趣,时人称为“诚斋体”。某些直抒爱国胸怀和描写农村生活的诗作,亦富社会意义,如《初入淮河四绝句》、《插秧歌》等。其作对于扫除江西派折拗僻硬的诗风有积极作用,然有时流于粗俗琐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