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家府演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杨家府演义全称《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小说。明佚名撰。八卷五十八折。原题“秦淮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书叙杨家将抗击辽、夏故事。歌颂杨家将抗辽英雄事业,对宋真宗的昏庸、潘人美的奸诈亦有揭露。最后以杨文广之子杨怀玉因宋帝昏庸,听信谗言,愤而举家归太行山作结,具有一定叛逆精神。有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精刊本,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杨家府演义》yangjiafu yanyi明代小说。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作者不详。小说从杨继业与辽作战,身陷重围,撞李陵碑殉国写起,以十二寡妇征西,克敌凯旋结束,描写了杨家将世代保卫祖国抗击辽、夏的故事,在表现抵抗外族的斗争的同时,也描写了朝廷内部的忠奸斗争,小说热情地颂扬了杨家世代保卫国土,前仆后继的顽强斗争精神,谴责了陷害忠良,危害国家的奸臣。小说产生在外有强邻窥伺,内有奸佞擅权的明代中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反映了当时人们要求抗御外侮、谴责权奸、表彰忠烈的情绪。小说塑造了众多的杨家英雄人物,其中杨六郎、女英雄穆桂英等最为光彩夺目。 《杨家府演义》Yangjiafuyanyi全称《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明代讲史小说。关于作者,有人以为是万历时文人纪振伦, 有人以为是嘉靖时书商熊大木,但都缺乏确切的根据。杨家将的故事在南宋以后就被广泛传诵,并进入小说领域,金代还多次被搬上舞台。到了明代以后,由于北方蒙古鞑靼族和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的不断搔扰, 人们强烈要求抵抗强虏, 保护家园,因此就借杨家将抗辽保宋的事迹表达自己的愿望。《杨家府演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书中描绘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如老英雄杨继业以及儿子四郎、五郎、六郎等,他们忠心耿耿,为了御侮安邦,一代接着一代,守卫边关,直至血洒疆场。特别可贵的是,书中还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群像,如佘太君、柴郡主、穆桂英、杨排风等,她们不仅有高超的武艺,而且智谋过人,既可以跨马出战,又可以运筹帷幄,为一般男子所不及,所以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和尊敬。这在中外文学史上还是极为少见的。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情节,如杨令公撞死李陵碑,穆桂英婚配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等,至今还在民间广泛流传。作者在歌颂杨家将忠心报国的同时, 还以极大的篇幅写了潘仁美陷害忠良、馋言误国的丑恶行径,并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和谴责。这些,都是针对明朝时政的。在艺术上,此书尚嫌质朴,除了个别形象如孟良、焦赞还比较生动外,其他人物形象都缺乏个性;情节上也有许多雷同重复之处;特别是充满了种种迷信色彩, 如神仙吕洞宾和钟离汉下界作战,杨家将大战蟹精等,就使一部比较严肃的作品充满了滑稽意味,破坏了全书应有的价值。此书版本主要有明万历三十四年卧松阁刊本, 清乾隆四十一年宝兴堂刊本,乾隆五十一年天德堂刊本等,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亦排印出版, 较流行。 《杨家府演义》明代历史小说,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作者不详,小说从杨业与辽(契丹)作战,身陷重围,撞李陵碑殉国写起,以十二寡妇征西,克敌凯旋结束。《杨家府演义》通过抗击辽、西夏的杨家一门众多英雄豪杰、巾帼女将忠勇战斗事迹的描绘,表达了人民抵御强虏、谴责权奸、表彰忠烈的要求和愿望。小说描写了老英雄杨业身经百战,智勇双全,却被奸臣潘仁美迫害,身陷重围,最后以身殉国。杨业的后代,从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直至杨怀玉,都继承了这种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使英雄业绩代代相传。小说还描写了众多杨门女将。她们继承父兄遗志,投身保卫中原、建立功勋的斗争生活中,其中穆桂英是最为突出的人物。她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在大破青龙阵的战斗中,奋勇冲杀,于危难之中,夺得胜利,显示了英雄本色。作品在反映激烈民族斗争的同时,也反映了朝廷内部忠奸之间的冲突,揭露了皇帝的昏庸。这部小说艺术描写上显得粗糙,表现在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上欠细腻妥贴,且时有漏洞,组织结构也不严谨,但语言还比较生动活泼。 杨家府演义长篇讲史小说。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明人作。八卷五十八回。写北宋名将杨业及其子孙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等世代英勇抗击外患的故事,起于杨业身陷重围、撞李陵碑殉国,迄于十二寡妇征西、克敌凯旋。情节生动、流传较广,但艺术描写较粗糙。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本。又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本,题《杨家将演义》。内容与《杨家将传》(一作《杨家将》,由《北宋志传》改编)略有不同。后者今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本。 杨家府演义长篇小说。全称《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8卷,58则。作者不详。写北宋初年名将杨继业一家世代忠勇抵抗辽、西夏入侵的事迹。作品以民族矛盾为背景,热情歌颂了抗击辽国、西夏入侵的杨家将,对宋真宗的昏庸误国和奸臣潘仁美、内奸王钦的奸诈以及迫害忠良的阴谋予以抨击。书中着力描写智勇双全、身经百战的老英雄杨继业和屡建奇功的杨六郎以及杨门后辈杨宗保、杨文广、杨玉环等人的形象,还成功地塑造了杨家女英雄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成为后代戏曲题材的重要来源。该书语言通俗朴素,也有描写生动的地方,但结构不够严谨,情节安排也有不少漏洞。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校点本。 杨家府演义八卷五十八回。题“秦淮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秦淮墨客即纪振伦,字春华,江宁 (今江苏南京)人,明代小说家,生卒年不详。又有说作者是熊大木 (见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无确证。又说作者为无名氏。该书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又名《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杨家通俗演义》、《杨家将演义》等。叙事的时代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受禅建立宋朝开始,直到宋神宗朝,跨越一百多年。主要讲述了杨继业子孙五代与辽和西夏等国英勇作战及宋朝廷内部忠奸斗争的故事,最后以十二寡妇征西,杨怀玉率全家入太行山隐居作结。书以讲史为名,实际多是虚构。以宋代的民族矛盾为背景,热情歌颂了抗击辽国、西夏入侵的杨家将,对杨家将英雄群像的塑造,是该书的最大成功之处:杨继业身经百战,智勇双全,最后兵败不屈,撞碑殉节;六郎杨延昭雄才大略,忍辱负重;杨宗保少年破天门阵,至老仍跃马出征;杨文广也是一生征战,东挡西杀。杨门女将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尤其是大破天门阵中的木 (穆)桂英,显示出罕见的巾帼英雄风采。十二寡妇征西则集中表现了杨门女将慷慨悲壮的牺牲精神。与杨家将的一门忠勇相对应,该书对宋朝皇帝的昏庸误国和潘仁美等奸臣的奸诈擅权、陷害忠良也予以了抨击指斥。该书产生于明代后期,朱明王朝日趋腐败,危机四伏,所以该书借描写杨家将历史,表彰忠烈,斥奸骂谗,有明显的借古说今之意。同时也有愚忠愚孝、神鬼迷信、华尊夷卑等消极思想成分,内容比较复杂。艺术上,语言通俗简朴,描绘亦有生动之处,但总地看尚显粗疏,结构不甚严谨,情节有雷同重复和明显破绽,人物刻划不够细腻。特别是后半部写神仙下凡助阵等妖异故事,荒诞不经,使其失色不小。但尽管它在文学史上没有很高地位,所写杨家将故事却在民间流传甚广,甚至家喻户晓。该书最早刊本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卧松阁刊本。另有清乾隆宝兴堂刊本,乾隆天德堂刊本,清嘉庆十四年 (1809)书业堂重刊本等。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清嘉庆本为底本,用明万历本校勘,分段标点出版。1981年,北京出版社和豫章书社亦出版此书,题《杨家将演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