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潮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杨潮观1710—1788Yang Chaoguan清代戏曲作家。字宏度,号笠湖。金匮(今江苏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后入实录馆供职,三年后出任河北、山西等县、州地方官。任职40年中,正直廉洁,关心民生疾苦。辞官后返乡从事著述,直至病卒。 杨潮观1710—1788清代戏曲作家。字虫度,号笠湖,金匮(今江苏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年)举人,曾入实录馆供职,后出任河北、山西、四川等地的县、州地方官。在任职四十年中,正直廉洁,关心民生疾苦。辞官后返乡从事著述,直至病故。作有杂剧《寇莱公思亲罢宴》、《荀灌娘围城救父》等三十二种,都是一折的短剧,合称《吟风阁杂剧》。因其在四川邛州任知州时,曾于卓文君妆台旧址所建吟风阁而得名。杨潮观重视戏曲的讽谕劝惩作用,每剧前都附有一小序,以表明其创作意图。杂剧题材多取自历史、笔记小说、神话或时人故事。内容多反映民间疾苦,文人遭遇,痛斥贪官污吏,赞颂勤俭廉洁,讽刺世态炎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较突出的作品有《东莱郡暮夜却金》、《穷阮籍醉骂财神》、《汲长孺矫诏发仓》等。这些剧作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宾白流畅,妙语叠出,曲文清新优美,富有诗意。 杨潮观1710~1788或1712~1791清代戏曲家。字宏度,号笠湖。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曾先后在山西、河南、四川等地任县令,官至四川泸州知府。善画竹,也能诗,以戏曲闻名于世。平生著杂剧三十二种,皆为一折短剧,以其在邛州任所所建书室“吟风阁”为总名,合称《吟风阁杂剧》。剧作多写历史题材,或歌颂庶民智慧,或赞美清官能吏,或戒奢崇俭,或抑恶扬善,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罢宴》、《发仓》、《骂财神》为其代表作。所作构思新颖,结构紧凑,曲调南北兼用,语言精警凝练,韵味悠长,富于诗意,具有较高艺术性。惟有些剧本情节过于简单,忽视舞台演出要求,有“案头之曲”倾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