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柏文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柏文蔚1876—1947

字烈武,安徽寿州(今寿县)人。1905年在芜湖参与创立“岳王会”,后至南京投新军。1906年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参与攻克南京,任陆军第一军军长兼北伐联军总指挥。次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二次革命”时宣布独立讨袁,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曾历任国民党中央要职。

柏文蔚1876~1947

字烈武。1899年考入安徽大学堂,与陈独秀发起组织“励志学社”,次年,与赵声在南京组织“强国会”,密谋推翻清廷。1905年任教于安徽公学,与陈独秀等创立“岳王会”。不久到南京,由第九镇三十三标二营前队队官升任管带,加入同盟会。与孙毓筠等拟炸两江总督端方,事败,潜往东北,任吉林屯田营管带。1911年与冯麟阁等计划在东北组织武装起义,适武昌起义爆发,联络第九镇新军攻南京。南京光复后,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军长兼北伐军总指挥,次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1913年6月被袁世凯免职。7月宣布安徽独立,参加讨袁,失败后逃亡日本,后赴南洋。1917年回国,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北伐军三十三军军长、国民政府委员等职。

柏文蔚1876—1947

字烈武。寿县人。清末秀才。1899年入安庆求是学堂(后改名安徽大学堂)。1904年入安庆武备练军学堂。曾参与组织“强国会”、“岳王会”等反清秘密组织,并任“岳王会”南京分会会长。1905年10月到南京,任南京镇军三十三标第二营前卫队官、管带,是年冬率南京岳王会分会全体会员加入同盟会。1906年底与孙毓筠等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事泄后逃往东北吉宁,任吉强军文帮带兼马步队教习、第二参谋、屯田军一标标统、屯田营管带等职。武昌起义爆发后,即到南京联络第九镇新军起义。南京光复后,任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北伐联军总指挥。1912年南北议和后,奉命入皖促成统一,任安徽省都督兼民政长。1913年组织安徽讨袁军任司令,事败后流亡日本,跟随孙中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5月赴南洋为革命筹款。次年回国参加护国、护法战争,先后任靖国军川鄂联军前敌总指挥,建国军第二军军长。1923年参与改组国民党的准备工作。为国民党一、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除继任中央执行委员外,还被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军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从事反蒋活动。1947年登报声明辞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等职,以示同蒋介石独裁统治彻底决裂。1947年4月于上海病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