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戏曲除了“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这四种历史悠久的声腔以外,还有大量的戏曲艺术是来自民歌小曲、民间歌舞及说唱的剧种,这些剧种归纳为另一声腔系统,即“柳子腔”。柳子腔原是山东的地方戏,称为“柳子戏”,后来就用它泛指上面所指的四大声腔之外的民间小戏。因此按声腔系统划分,中国戏曲应该分成五个系统,即: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及柳子腔。柳子腔的历史较短,多半是从辛亥革命前后至五四运动时期发展形成的。大部分剧种产生在农村,由农村进入城市,开始只演生活小戏,后来吸收了大剧种的剧目,逐渐移植一些历史题材的大戏。柳子腔的剧种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有评剧、越剧、黄梅戏、吕剧、锡剧、扬剧、沪剧、哈哈剧、二夹弦、花鼓戏、哈哈腔、碗碗腔、丝弦、曲剧、吉剧等。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