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核磁共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原子序数和质量数不全为偶数的原子核具有磁矩,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能级分裂,吸收射频电磁场的能量而发生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样品中共振核的数目越多,核磁共振吸收信号越强。磁场越强,核的能级分裂越大,共振频率也就越高。核外电子的运动对外磁场有屏蔽作用,因而共振频率还随共振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稍有差异,按共振频率的差异可用以探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各种相互作用。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NMR主要用1H、13C、31P、19F核磁波谱。在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研究中,可对含水样品进行非破坏性测量,使观察能在接近生理条件下实现,追踪观察对象的新陈代谢过程动力学变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