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桑sangMorus alba

亦称家桑、白桑,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浅纵裂。幼枝光滑或有毛。单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急尖或钝,基部近心形,叶缘具锯齿,有时成不规则的分裂, 上面近光下面脉有疏毛;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柔荑花序,雌雄异株,雄花花被片4,雄蕊与花被数同数,对生,中央具不育雌蕊。雌花花被片4,结果实时肉质化。聚花果 (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白色。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叶可饲蚕。木材坚实、细密,可制农具。茎皮纤维为优良的造纸和纺织原料。根、皮、叶和桑椹均可入药,有利尿镇咳的作用。成熟的桑椹可生食,食用的部分主要在肉质化的花被 (萼片)。

桑mulberry

一种以其叶为桑蚕饲料的经济作物。属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呈波状或网状裂纹,具乳汁。叶互生,叶身分裂或不分裂,叶缘有锯齿。托叶披针形,早落。花为单性花,偶有两性花,葇荑花序,雌雄同株或异株。花柱明显或不明显;柱头2裂,有毛或突起。果实肥厚多肉,集附于花轴周围,称桑椹或桑果,成熟时紫黑色,或白色。除去果肉即种子,称桑籽。
桑树是亚热带及温带植物,分布范围很广。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栽桑养蚕,蚕茧产量以中国为最多,日本次之,再次为印度、苏联等国。
中国是栽桑养蚕生产丝绸最早的国家。《孟子》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记载,可知战国时代已提倡种桑养蚕供衣着。许多古农书中曾有关于桑品种、栽培技术及收获方法等记述,鲁桑品种和桑苗袋接技术等还传至国外。四川峨眉山有一株千年古桑,树高26米以上,腰围4米左右。20世纪初期,蚕丝出口激增,促进了养蚕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期间,许多地区的桑园受到严重破坏,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到80年代初又跃居世界首位。
中国各省区,除严寒地区外都有桑树生长。珠江流域的广东,长江流域的浙江、江苏和四川等省栽桑面积较大,被称为中国4大蚕区。珠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气温高,雨量充沛,桑树生长期长,一年可采叶养蚕7~8次,桑品种以生长势强、耐剪伐的广东荆桑为主,采用密植地桑进行根刈(见广东桑叶收获法)。长江流域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宜桑宜蚕,一年养蚕4~5次,江、浙桑品种大多属湖桑类型,叶大花少,产叶量高; 树形以低干为主,每年春蚕壮大期结合收获桑叶,伐条(也称夏伐)一次,夏蚕利用疏芽叶,秋蚕分次摘叶饲养。四川以中干桑为主,有的采用春伐。黄河流域气温较低,桑树生长期较短,品种以耐寒性较强的鲁桑类型为主,树形以中干桑为多,间有高干桑,一年养蚕3~4次,桑叶收获法与江浙地区基本相同。为了适应某些桑品种特性,山东有留枝留芽(见山东桑树留枝留芽收获法),山西有出扦法(见山西桑树出扦收获法)等特殊收获方法。
中国桑属植物有15个种和一个变种,分类如下:
雌花花柱明显
柱头有突起
 蒙桑(M.mongolica Schneiel.)
 鬼桑(M. mongolica Var diabolica Koidz.)
 川桑(圆叶桑)(M.notabilis Schneiel.)
 山桑(M.bombycis Koidz.)
 唐鬼桑(M.nigritormis Koidz.)
 瑞穗桑(M.mizuho Hotta.)
柱头有毛
 鸡桑(M.australis Poiret.)
雌花花柱不明显
柱头有突起
长果桑(M.laevigata Wall.)
鲁桑(M.multicaulis Koidz.)
白桑(M.alba Linn.)
黔鄂桑(长穗桑)(M.wittiorum Handel-Mazett.)
天竺桑(M.serrata Roxb.)
柱头有毛
黑桑(M.nigra Linn.)
华桑(葫芦桑)(M.cathayana Hemsl .)
广东桑(M.atropurpurea Roxb.)
滇桑(M.yunnanensis Koidz.)
中国栽培的桑品种主要属鲁桑、白桑、广东桑等系统,各有一定的特性、特征及一定的地区适应性。❶鲁桑: 原产中国,树冠开展,树皮平滑,褐色居多,枝条粗长,节间稍弯曲。叶片无缺刻,叶缘大多为乳头状锯齿,叶尖锐头或钝头,叶肉厚,叶色深,叶面平滑有光泽,间呈缩皱状。雌花花柱不明显,成熟桑椹紫黑色。春期发芽较迟,属中生或晚生桑。浙江的荷叶白、桐乡青,临朐黑鲁、蒙阴黑鲁等均属鲁桑,在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栽培很广。
❷白桑: 原产中国和朝鲜。枝条细长,皮色以灰褐为主。叶身分裂或不分裂,叶尖锐头或短尾状。叶面平滑,叶肉比鲁桑稍薄。雌花花柱不明显,成熟桑椹呈白色、淡红色或紫黑色。新疆白桑、山西格鲁桑等属此。
❸广东桑又称广东荆桑: 枝条瘦长直立,树皮平滑,青灰或棕褐色。叶形较小,叶身大多不分裂,间有裂叶,叶尖锐头或短尾状,锯齿尖锐,叶肉较薄,叶面平滑。雌花花柱不明显,多花果。一般用播种法繁殖桑苗,广东省栽植甚广。
桑树除桑叶用作蚕的饲料外,桑椹俗称桑果,味甘可食,可酿酒或入药。桑树材质坚韧,宜制器具。枝条可编筐,还可培养成农用桑叉。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的根、皮和叶均可入药。


桑white mulberry

Morus alba,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染色体数2n=2x=28。中国是世界上栽桑养蚕最早的国家,殷商时代(约前17世纪初至约前11世纪)甲骨文中有蚕、桑等文字出现。公元前5~4世纪桑蚕和丝绸技术传入南亚、中亚和欧洲。桑树高达20m,树冠倒卵形或阔扁圆形,冠幅8~10m。树皮灰褐或黄褐色,粗糙,纵裂,小枝淡灰色。叶卵形至卵圆形,长6~15cm,缘具粗钝齿。花单性,雌雄异株,偶有同株者,花期4月。聚花果5~6月成熟,为紫色、淡红或白色。供观赏的常见栽培品种有:‘龙桑’(cv.Tor-tuosa),枝干扭曲,叶型较大且具光泽,用嫁接、播种或扦插繁殖。‘垂枝’桑(cv. Pendula),枝细长下垂。


原产中国,分布广泛,以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栽培最多。喜光,幼树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25~30℃为最适生长温度。能耐-40℃的低温。较耐干旱,怕涝。耐瘠薄,但宜深厚肥沃排水好的中性土壤(pH值6.5~7.0)。根系发达,深根性,抗风力强。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抗性强。寿命长,可达千年。
多用播种繁殖,覆土宜薄。当年苗高可达80cm以上。也可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常见的虫害有桑天牛、桑尺蠖、红蜘蛛等;常见的病害有萎缩病、白粉病等。桑树枝繁叶茂,树冠宽大,秋季叶色变黄,宜在园林绿地中孤植或片植,也可与其他树种混植,更适于四旁绿化。
同属中常用的树种还有:蒙桑(M. mongolica)、鲁桑(M. multicaulis)和鸡桑(M. australis)等。

桑Sang

桑科。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长6—15厘米,锯齿缘,有时有不规则浅裂。雌雄异株,雄花和雌花均成柔荑花序;雄花萼片4,雄蕊4;雌花萼片4,果时肉质化。瘦果包宿存肉质萼片内,小核果状,多数瘦果集成聚花果称桑椹,熟时紫黑色或白色。各地栽培。叶可饲蚕;木材坚实、细密、可做各种农具;茎皮纤维为优良的造纸和纺织原料;根皮、枝、叶和桑椹可入药,桑椹可食。

桑mulberry

以其叶为桑蚕饲料或以其干为木材的树种。桑科,桑属。全世界共有35个桑种。分布亚热带及温带。中国有15个桑种、4个变种。落叶乔木灌木状。树体中有乳状汁。叶互生,叶片分裂或不分裂,叶缘呈锯齿状;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偶有两性柔荑花序;雌雄异株或同株;花柱明显或不明显,柱头2裂,有毛或突起,由数朵到数十朵小花集生在花轴周围而成聚花果,称桑椹,或称桑果,成熟时紫黑色或白色,除去果肉即种子,称桑籽。桑叶可作蚕的饲料。桑椹可食用、酿酒。木材坚韧,可制器具。皮可造纸。枝条可编筐。根、皮、叶和椹均可入药。

桑科桑属落叶乔木。陇南、天水、庆阳及子午岭等地分布或栽培。喜光,深根性树种,耐干旱、瘠薄,萌芽力强,耐修剪,多成灌木经营,便于采叶养蚕。根系发达,是良好的水保树种。材质坚硬,是制家具、农具、乐器的好木料。桑叶养蚕,桑椹味美,桑皮可搓绳、造纸及人造丝, 枝条编筐。

桑科落叶乔木或灌木状。又称桑树,家桑。高达15m,胸径60cm。树皮厚,黄褐色。叶互生,宽卵形,长5~15cm,宽5~12cm,粗钝锯齿。雌雄异株。雄花序长2~3.5cm,淡绿色,雌花序花后结长1~2.5cm的聚花果。果暗紫、乳白。花期4月,果期5~6月。世界有桑属35种,中国有15个桑种和4个变种。生长适宜温度25~30℃。中国有桑品种1000余个。最主要的栽培品种有3个:鲁桑、白桑和广东桑。桑叶用于作蚕饲料,其他部分可作工业原料。产中国各地,除高寒地区外都有栽培。叶养蚕,饲蚕的优良桑树品种有数百个,如白条桑、桐乡桑、大花桑、黑油桑、梨叶大桑等,压条、嫁接或播种育苗。大果品种鲜食、制果酱和酿酒,树皮、叶、果、枝药用,清肺热、补肝肾、祛风湿。材质好。同属还有长穗桑,雌花序长9~15cm,聚花果汁少、果小,产湖南、贵州;黄桑木材、叶可提取色素,树皮造纸,产云南、广西、西藏;华桑叶卵圆形,多毛,不宜养蚕,果鲜食、造酒,产河北、山东至长江流域;蒙桑产“三北”至西南。树皮造纸,根皮药用;此外,还有鸡桑、川桑、黑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