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桑基鱼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94 桑基鱼塘

是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形式。这一地区水道纵横交错,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但是,由于地势低洼,水涝频仍。明清以后兴起的桑基鱼塘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为世人所赞誉。据清《高明县志》记载所谓“桑基鱼塘”就是“将洼地挖深,泥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饲蚕、蚕粪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一种合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的方法。桑基鱼塘是由水陆相互作用、动植物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桑是生产者,它吸收光热水肥,生产桑叶;蚕是第一消费者,吃桑叶;鱼是第二消费者,吃蚕沙、蚕蛹;微生物是分解者或还原者,它分解鱼粪和其他有机物,还给土壤以塘泥,为桑所用,于是又进入新的循环。这样就构成了桑养蚕、蚕养鱼,鱼养桑;基养塘、塘养基;桑蚕、鱼互养,基与塘互养这样一个合理的生态系统,创造了很高的资源利用率。

桑基鱼塘sangji yutang

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水陆立体种养系统,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系统有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草基鱼塘、花基鱼塘等。这些基塘在生态、技术、经济上都是较为优越的,如桑基鱼塘,从基面种桑开始,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彼此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成为一个无废物、无污染、本身能调节水、肥和饲料,结构上较为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其经济效益也较单纯种稻约可高出四倍之多。长江中、下游沿江湖泊及三角洲的 “圩—池”系统及 “田—池” 系统,也是另一种类型的基塘系统,对我国广大低渍、内涝、积水地带的利用和改造,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桑基鱼塘mulberry dike—fish pond

开塘填基,塘中养鱼,基面栽桑,以桑养蚕,是一种鱼、桑、蚕相结合的生产方法。以塘泥肥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饲鱼,形成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早在9世纪前,已在低洼地段建立“果基鱼塘”; 16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逐渐演变成“桑基鱼塘”,成为主要的塘鱼供应及蚕茧生产基地。江、浙两省的太湖流域,也早有利用鱼塘堤埂栽桑的传统,至今仍是鱼茧的名产地。栽桑基地是由开挖的塘泥堆积而成的,土层深厚而较疏松,每年有大量优质塘泥施入桑田,对桑树生长有利。桑树栽植方式与一般平地桑园基本相同,珠江三角洲蚕区每亩栽桑8,000~10,000株,养成地桑(根刈),1年采叶养蚕7~8次(造); 江、浙鱼塘基栽桑以堤埂为主,成行栽植,多养成低中干树形。

桑基鱼塘

蚕桑生产良性生态循环的一种经营方式。即利用鱼塘沿栽桑,用鱼粪塘泥肥桑,以桑养蚕,用蚕粪养鱼。构成桑、蚕、鱼三者相互促进的经济效果。广东、江苏等地群众对此有丰富经验。

桑基鱼塘mulberry dikefish pond

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方式。是16世纪30年代(明朝后期)在珠江三角洲逐渐发展起来的。鱼塘堤(基)面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或部分肥桑,蚕蛹喂鱼或做工业原料,缫丝废水作鱼池肥料,塘泥肥桑,桑田的肥料部分随降水又返回池塘,这样往复循环不息,形成物质良性循环的生产结构。既充分利用水陆资源,节约能源,改善生态环境,又促进鱼、茧生产共同提高,增加经济效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