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桑塔亚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桑塔亚那1863—1952George Santayana美国美学家。现代西方快乐派和自然主义美学代表。认为美是对象内在的积极价值,它只存在于人的快乐的感知中,是“快乐的对象化”。审美判断实质上是积极的价值判断或情感判断。著有《美感》。参见“自然主义美学”。 桑塔亚那1863—1952Santayana George美国哲学家、文学家。原籍西班牙,1872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毕业后,到德国留学两年,回国后曾在哈佛大学任教。主要著作有《美感》、《理性生活》、《怀疑论和动物的信念》等。桑塔亚那是美国批判实在论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哲学是头脑和心灵的学科,其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应该联系世界来形成道德观念。主张一种自然主义的伦理学,认为一切理想都起源于自然。从意志情感的角度,把道德区分为“前合理的”、“合理的”和“后合理的”三种。“前合理的”道德是建立在原始冲动的没有反省的生活基础上的;“合理的”道德则已摆脱了对感官快乐的简单追求;“后合理的”道德本质上是以宗教为其普遍准则的道德。他高度肯定伦理哲学和宗教,认为它们是人类幸福的最大源泉。 桑塔亚那1863—1952Santayana,George美国哲学家,对自然主义哲学有重要影响。又是文学家、诗人。出生于西班牙的马德里,1872年移居美国。188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89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哈佛大学直至1912年。晚年先后居住于英国、法国、意大利。桑塔亚那早期提出了一套自然主义的美学理论,虽然承认美是主观愉快的一种形式,但更为强调美的客观性,认为美是不能同被知觉的客体分离的,而同知觉器官和身体功能却没有关系。桑塔亚那后期提出了存在的四个领域:本质领域、物质领域、真理领域、精神领域。其中实存的只有物质和精神,精神的存在又依赖于物质。但他认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只有通过信仰才能实现,人的认识是以符号为中介的信仰。最终他把宗教当作道德的准则、哲学和艺术的根源,主要著作有:《美感》(1896)、《理性的生活》(1905—1906)、《怀疑论与动物的信仰》(1923)、《存在的诸领域》(四卷,1927—1940)。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