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桓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桓伊东晋将领。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谯国侄县(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有武干,初任大司马参军、淮南太守,又进督豫州、扬州之十七郡军事,历阳太守。因破前秦将领王鉴、张蛇,封宣城县子,又进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南攻,他与谢玄、谢琰等大破秦军于淝水,以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次年,桓冲死后,迁升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性谦素,施政宽疏,体恤民情,有大功,从不自傲。善音乐,喜吹笛,为一时之绝,江左第一。死后,谥号烈。 桓伊?—383?东晋时笛子演奏家,也擅长筝歌。字叔夏,小字野王,谯郡铚 (今安徽省宿县西南)人。曾任淮南太守、豫州刺史。与东晋名将谢石、谢玄等相配合击破前秦苻坚军于淝水。《晋书》记载,桓伊常用传世名笛——蔡邕柯亭笛演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被誉为江南吹笛的首席。王徽之进京时,泊舟于清溪侧,正值桓伊从岸上经过,二人素不相识,恰好船中有人认出他就是野王,王徽之即请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此时桓伊已是有地位的显贵人物,但仍然十分豁达大度,即刻下车,蹲在胡床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后来,宋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记有“桓伊下马踞胡床取笛三弄”之事,人们由此引出桓伊作 “梅花三弄”之调。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铚(今濉溪县临涣)人。桓景之子。初为大司马参军,授淮南太守,进督豫州十二郡和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任建威将军、历阳太守等。与谢玄共破王鉴、张蚝等,以功封宣城县子。又进都督豫州诸军事、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与谢玄、谢琰在淝水之战中大败符坚,以功封永脩县侯,进号右军将军。太元九年(384)后,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4郡军事,任江州刺史,征拜护军将军。善音乐,为江左第一,并以吹笛著名。杜牧《润州》诗中有“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之句。琴曲《梅花三弄》即据其笛曲改编。卒于官,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号烈。 桓伊生卒年不详。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东晋谯国铚县(今宿县西南)人。初任淮南太守,后迁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前秦苻坚南攻,他与谢玄、谢琰大破秦军于淝水,稳定了东晋的偏安局面。官至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他虽建有功勋,但从不居功自傲。喜音乐、善吹笛,有“江左第一”之誉。《神奇秘谱》所载琴曲《梅花三弄》,据传乃据其笛曲《三调弄》改编而成。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