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梁园汉代藩王苑囿,位于今开封市郊东南的古吹台旧址 (另说在商丘县东)。西汉梁孝王所建,故称梁园。梁孝王名武,景帝同母弟,甚得太后喜爱,“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并喜好营筑宫室苑囿。春秋时晋国著名音乐家师旷曾在这里奏乐,故名 “吹台”。梁孝王广其地、美其景而成梁园。园中宫连殿接,延亘数十里,异树、奇果、珍禽、怪兽皆备。以巨石堆砌成百灵山一座,上有肤寸石,落猿岩、棲龙岫等诸多奇峰怪石。又有雁池,池边积沙以为平地,称鹤洲。凫诸立于池中,渚上多积岩岫,以招禽鸟。梁园是当时最壮丽的藩王苑囿,梁孝王常与嫔妃及宾客至园中游宴弋钓。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邹阳等皆为座上客。唐时李白诗: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以梁园代开封,可见其影响之大。后逐渐荒废。唐李白、杜甫、高适曾于天宝三年 (744) 到此登台赋诗,李白诗又有: “平台为客愁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之句。宋代在梁园旧地建庙奉祀二姑,时称 “二姑台”。明朝对因开封屡遭黄河水患,人们思念大禹之功,于此又建禹王庙,此台也改称禹王台。清代时又予以重建。登上高台,迎面即为重檐峻宇的御书楼,匾额“功存河洛” 为康熙皇帝亲题。穿过雅静庭院,即为禹王大殿,殿中有大禹全身塑像,身著龙袍、双手执圭,神态端庄。大殿东侧为三贤祠,是为纪念诗人李白、杜甫、高适而作。大殿西侧是水德祠,祠堂牌位上刻着历代37人的治水事迹。1949年后辟为禹王台公园。(沈念乐)圭灵昆苑 东汉苑囿, 在东汉都城雒阳 (今河南洛阳)。据《后汉书·灵帝本纪》载: 光和三年(180), “作圭、 灵昆苑”。 分为东西二苑。 东圭灵昆苑位于雒阳开阳门外,“周一千五百步,中有鱼梁台”; 西苑位于津阳门外,周三千三百步 (旧制,每步五尺)。筑苑时正值东汉末年,外戚擅权,宦官跋扈,群雄纷起,东汉统治摇摇欲坠,但灵帝仍要大兴土木。大臣杨赐曾上书切谏: “先帝之制,左开鸿池,右作上林,不奢不约,以合礼中。今猥规郊域之地,以为苑囿,坏沃衍,废田园,驱居人,蓄禽兽,殆非所谓 ‘若保赤子’ 之义。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宜惟夏禹卑宫,太宗露台之意,以慰下民之劳。” 灵帝看了奏章,意欲停止,但他身边的宦官却进谗言说: “昔文王之囿百里,人以为小,齐宣五里,人以为大。今与百姓共之,无害于政也。” 灵帝大悦,遂筑苑( 《后汉书·杨震传》)。灵帝死后不久,其苑即遭破坏。《后汉书·献帝本纪》载: “初平元年 (190) 春二月丁亥,迁都长安。董卓驱徙京师百姓悉西入关, 自留屯圭苑。 三月已酉, 董卓焚雒阳宫庙及人家。” 梁园中国园林。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是梁氏宅园的总称,亦为粤中四大名园之一。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群体组成。群星草堂为梁园的园中之园,清嘉庆年间所建,面积约1300 m2,其西侧为十二石斋,原主人好石,置奇石12组,故称十二石斋。梁园是岭南园林的典型之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