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梨园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梨园戏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过去泉州一带对戏班子也叫大梨园某某班,小梨园某某班。梨园戏就是流行于晋江、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戏曲剧种“上路老戏”、“下南老戏”和“戏子”(又称七子班)的统称。 梨园戏古老戏曲剧种。原名“七子班”,流传将近500年,流行于福建省晋江流域及台湾省等地。梨园戏的唱腔属于南曲,一字多腔,曲中保留着不少唐宋大曲、法曲及诸如[婆罗门]、[太子游四门]、[后庭花]等古曲牌名。曲牌体式有套数、集曲、慢、引、小令等,节奏快慢分为七撩、慢三、叠拍等。唱腔分为大梨园和小梨园,大梨园又有上路、下南之别,3个流派各有专用曲牌和“十八棚头”。伴奏有南琶、洞箫、大小唢呐等,南琶演奏横弹,与唐代相仿,打击乐有堂鼓、拍板、草锣等。表演细腻、古朴,有独特的一套表演程式。它的传统剧目保留了不少南戏,诸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1949年后,已被发掘出的梨园戏有100多个。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