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植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植物zhiwu生物的一大类。现在已知的植物,大约有40万种左右。可分为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绝大多数的植物都具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还有一部分植物不具光合色素,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属异养植物。前者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通称为绿色植物;后者称为非绿色植物。依据个体发育过程中是否出现胚,又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出现胚,一般都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如藻类、菌类和地衣。高等植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胚,一般有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和由多细胞构成的生殖器官,如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就生活环境看,多数植物生长在陆地上,叫做陆生植物,依其需光和耐光程度不同又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和耐阴植物。少数生活在水中的,叫做水生植物,它又可分为:浮水、沉水、挺水植物。植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植物同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衣、食、住、行、医药、工业原料(如纺织、橡胶、造纸、酿造、香料、油脂等)都离不开植物;改造自然、绿化祖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环境保护等也都离不开植物。 植物plant细菌、蓝藻、绿藻、褐藻、红藻、真菌、地衣、苔藓、蕨类以及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总称。隶属于植物界(Plantae)。植物与动物主要区别,其一是营养方式不同,绿色植物和少部分非绿色植物能借助于太阳光能或化学能,把无机物质制造成有机物质; 其二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方式,往往体现在形态改变的表现形式上,如高山极地植物,通常植株矮小,成匍匐垫状或莲座状,这是对低温的形态适应。 植物zhiwu是生物的一大类,广泛生长于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中,与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多姿多彩的自然界。植物的种类繁多,已知的约40万种,而且每一种类数量巨大。根据植物的结构特点,可以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低等植物结构简单,包括藻类、菌类;高等植物结构较复杂,包括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植物能进行营养、呼吸、运动、生长和繁殖,由相应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来进行。植物的生理活动及相应的器官组织,为动物的生存及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绿色植物的叶、茎等器官在阳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不断放出氧气,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植物的自养,为一切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营养素,特别是碳水化合物。还有一些植物,如菌类,通过分解有机物如动物尸体、枯叶等,从中摄取养料供自体生长,同时放出水和二氧化碳,叫异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植物能提供粮食、蔬菜、水果及干果;可提供木材用于建筑、制成生活用品等等;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和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呼出氧气,净化我们周围的空气;植物能美化我们的生活。此外,森林、草地等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必须爱护植物,并广植草木。 植物植物见“生物学一般”中的“植物”。 植物有别于动物的一类生物。具有下列特征的全部或部分:细胞叠加式的生长;自营营养式的物质代谢;体细胞具细胞壁;缺乏运动能力。世界上现有植物约30万种,借助于光合作用,每年合成约1.7×1011吨干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物资源。晚近的分类趋势,原属植物界的蓝藻和细菌另列为原核生物界;真菌列为真菌界。 植物plant生物的一大类。包括细胞、黏菌、蓝藻、眼虫藻、绿藻、金藻、甲藻、褐藻、红藻、真菌、地衣、苔藓、蕨类以及种子植物,隶属于植物界Plantae(二界系统,Linné,1735)。高等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性生殖形成胚。低等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有性生殖不形成胚。前者包括11个门,后者包括4个门,如下表: 植物生物中的一界。主要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已知植物30多万种。对植物的划分范围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变化。1866年海克尔提出3界系统,后来美国的柯帕兰(H.F.Copelend)提出4界系统,将真菌分立为真菌界。20世纪40年代将细菌和蓝藻归为原核生物。1969年美国的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5界系统。1976年,斯塔尼尔(Stanier)等提出的3界系统,植物界仅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3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