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世界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世界语shijieyu

人工语言的一种。是1887年波兰籍医生、犹太人L·L·柴门霍夫创制的国际辅助语方案。
人类语言数目繁多,千差万别,严重地影响着国际间的文化交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寻求一种共同的国际性语言,在近300年来,人们创制了几百种世界共同语方案。其中有一定影响的如:J·M·施莱尔1879年创造的沃拉普克语(Volapuk)、G·佩亚诺1908年创制的国际辅助语(Interlingua)、O·叶斯泊森于1928年创制的新创语(Novial)等。但只有柴门霍夫的世界语(Esperanto)以强大的生命力得以广泛地传播。柴门霍夫在发表世界语方案时,使用的笔名是“Esperanto”,人们以后便以此称呼这个方案。我国最初把它译成“爱世不难读”,后来改称“世界语”。
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拉丁语族、日耳曼语和斯拉夫语族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创制的。它初创时采用转化、合成、派生等构词手段,确定了900多个词素,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可观的词库。世界语的语法有16条基础规则,任何一条都没有例外,使用起来非常简便。它的读音和拼写完全是有规则的,用相应的28个字母表示28个音位,重音固定,发音清晰。它的拼写形式是拉丁字母。
这种世界语一问世,很快就传到了西欧、亚洲和美洲,得到了国际公认。目前,它已传播到了90多个国家,世界上约有1000多万人会说世界语。随着国际世界语运动的发展,国际世界语协会编辑、出版了大量世界语的文学和科学译著。在文坛上还出现了世界语文学。国际世界语大会每年召开一次。
从1905年上海出现了“世界语传习所”算起,世界语传入中国已有80多年的历史。蔡元培、钱玄同、鲁迅、胡愈之等人都是世界语的积极倡导者。50年代初期,我国成立了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60年代以后,北京开办了世界语广播,全国有十几所大学开设了世界语课程,出版了专刊《El Popola Cinio》。1986年在北京召开了世界语99周年国际世界语大会。

世界语Shijieyu

波兰医生柴门霍夫(LazaruoLudwik Zamenhof, 1859—1917) 创制的一种人造语言。世界上已查明的语言有5651种,由于语种繁多,给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带来不便。近300年,不断有人尝试设计某种人造语言。为此人们先后提出了500多种方案,比较著名的有沃拉普克语,依杜语,奥克西丹泰尔语, 挪维阿尔语等。其中只有世界语被公认为最重要、最有实用价值的人造语,其它都因这样那样的缺陷而被淘汰。世界语于1887年以“希望者博士”(DoktoroEsperanto)的名义正式公布,后来简称 “Esperanto”,我国曾译为“爱斯不难读”,后来改译为“世界语”。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诸语言的基础上取其所长, 去其所短设计出来的。它最大特点是简单易学,被人誉为“不流眼泪的拉丁语”。世界语的文字采用拉丁字母,共28个,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只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怎样读音就怎样拼写,不像自然语言那样,同一个字母在不同的词里发不同的音。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正确发音,无误地听写,包括未学过的单词也能听写。世界语的单词重音都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单词的重音位置固定、语调读来和谐动听。世界语的语法规则总共只有十六条,简短,明了,准确,较之其它语种容易掌握。同时,在不少自然语言里名词有性的区别,如 “太阳”尼德语里属阴性,俄语里属中性,法语里属阳性;世界语没有这些性的区别。世界语的名词都以一o结尾,形容词都以一a结尾,副词都以一e结尾,动词不定式都以一i结尾。世界语的动词变化也不复杂, 动词只用六个词尾就科学地替代了自然语言动词复杂的变化, 并且在使用中不会出现超规则的例外。世界语词汇采用国际标准化成分,吸收各民族语言中合理要素 (如加词缀合成新词的方法) 并加以规范化,它的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都出自拉丁语系,小部分出自日耳曼语系和斯拉夫语系。由于合成新词的方法简单易学,人们很容易掌握。世界语表现出众多的优点,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已普及到80多个国家。目前约有一千多万人懂世界语、还有更多的人在学世界语。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南斯拉夫、芬兰等国家已将世界语正式列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世界语在本世纪初传入中国。来源大概有三种途径:一是俄国商人经常往来于哈尔滨到海参崴之间,并在哈尔滨传授世界语;二是一批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世界语后,回上海传播,三是法国留学生华南圭主办中文和世界语合刊的 《世界语文学科杂志》在中国造成影响。蔡元培先生曾下令全国师范学校开设世界语选修课, 并出任北京大学世界语研究会会长。林振翰是最早汉译世界语的人,他译出的柴氏《世界语》于1911年由上海科学会编辑部出版发行。以后他又编写了《汉文世界语互译辞典》。1951年,全国性的世界语组织“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出版了对外世界语刊物《人民中国报导》。目前,全国有不少高等学校开设了世界语课。我国还用世界语出版了《毛泽东选集》1—5卷,《鲁迅小说集》、《中国文学作品选》等数百种书籍、图片和画册。1980年8月5日, 国际世界语协会接纳中国世界语协会为国际世界语协会团体会员。

世界语字母发音表

世界语

世界语

世界语

广泛通用的人造国际语。以波兰医师L.柴门霍夫创制的“Esperanto”流行最广。其词汇以大多数欧洲语言的共同词汇为基础,语法规则和构词规则极严,文字用拉丁字母。

世界语

流行面广的一种人造国际辅助语。最初由波兰人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立公布使用。它以印欧语为基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加以改革,使之易于学习。有字母28个,实行一母一音、一音一母的原则。在书写上采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2个音节上。1954年出版的《世界语大词典》收词根7866个,能造80000个单词,一般认为它能表达各民族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它的国际组织是《国际世界语协会》。我国使用了半个多世纪,1931年至1945年先后编印过几种世界语刊物。1949年后,我国出版了世界语刊物《人民中国报道》。我国的世界语组织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

世界语

一种国际辅助语。波兰医生L.L.柴门霍夫(1859~1917)创制。1887年柴门霍夫发表国际语新方案。1905年举行第1次国际世界语大会,确定柴门霍夫所著《世界语的基础》一书为该语言的准则。世界语的基础语法有16条规则,初创时的900多个词素大部分取自罗曼语族。共有28个音位,相应地用28个字母表示。世界语在1906年前后传入中国,1986年(世界语99周年)的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举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5: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