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楹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楹联

也叫“楹帖”,通称为“对联”。古时在宫廷、府宅、庙宇、祠堂、园林等处的楹柱上,用木板、竹片刻制,或在石柱上镌刻的联语。楹联起源于五代。宋时楹联广泛用在楹柱上,后又被普遍作为装饰、交际、庆吊之用,既可美化环境,又可供人们欣赏,也可寄托哀思。

楹联

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春节贴在门上的对联叫“春联”。字数多少无定规,旧时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十字,谓之“题桃符”。至宋时遂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记述楹联的专书,有清梁章钜《楹联丛话》。

楹联

挂贴在楹柱上的联语。又称“楹帖”、“对子”、“对联”。无一定字数规定,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演变的诗词形式。

楹联

楹联,亦称 “楹贴”、“对子”、“对联”。书法艺术的一种幅式。由上、下联组合,是悬挂或粘贴在壁、柱上的联语。如新春时节张贴于门上的 “春联”。字的多寡无定规,一般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特多的长联,叫 “龙门对”。相传由五代后蜀少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见《蜀梼杌》) 演化而来。楹联产生于明末而盛行于清代,是十分普遍的文学和书法相融合的艺术形式。记述楹联的专著有清代梁章钜所撰的 《楹联丛话》 等。

楹联

楹联,亦称“楹贴”、“对子”、“对联”。书法艺术的一种幅式。由上、下联组合,是悬挂或粘贴在壁、柱上的联语。如新春时节张贴于门上的“春联”。字的多寡无定规,一般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特多的长联,叫“龙门对”。相传由五代后蜀少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见《蜀祷杌》)演化而来。楹联产生于明末而盛行于清代,是十分普遍的文学和书法相融合的艺术形式。记述楹联的专著有清代梁章钜所撰的《楹联丛话》等。

楹联

粘贴或悬挂壁间或柱上的联语。也称对联、对子、楹帖。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称春联。春联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的,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2块长约7、8寸,宽1寸多的桃木板制成,上面题写驱祸祈福的吉祥语,或书“神荼”、“郁垒”两位神名,用来驱鬼辟邪。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宋代时推广沿用到楹柱上。楹联由上下联组成,字数的多少也没有严格规定,长短不拘,少则2、3字,多则数百字,讲求平仄协调,对偶工整,是诗词中对句形式演化而来。楹联作为书法艺术中的一种文学和书法相互融合的形式,肇始于明而盛行于清代,及至近现代更是形式多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