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樊川诗集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樊川诗集注诗集。唐杜牧(803—852)撰。清冯集梧注。四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补遗一卷。牧有《樊川文集》已著录。此书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冯集梧认为别集、外集中诗作是杜牧本人“焚弃而散落别见者,非其所欲存也”,因而只注正集四卷,将外集、别集作为附录,不加注释。又钩沉古籍,从《唐音统签》、《吴郡志》、《建康志》、《全唐诗》等书抽取杜牧逸诗十五首,编为补遗,附于全书之末。《自序》中批评以往注诗者曲意解说的弊病,只注释诗中典故、人物、名物、地理、制度及历史背景,不对作品作具体解说分析和艺术评论。然因恪守“无一字无来处”之说。务求穷源竟委,有些注释不免曲意引申,穿凿附会;外集、别集中虽有不少伪作,但也有许多真品,如《山行》、《月》、《遣怀》、《叹花》等,冯氏一律排斥,置而不注,态度未免偏颇过激。有嘉庆六年(1801)裕德堂刊本,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校点本。该本除保留冯氏注本全部作品四百六十三首外,又从《全唐诗》卷五二六、卷五二七中辑出杜牧诗五十六首,编为《樊川集遗收诗补录》。“补录”之后,又编有《杜牧诗评述汇编》。 樊川诗集注诗集注本。四卷。唐杜牧撰,清冯集梧注。冯集梧(生卒年不详),字桐圃、轩圃。桐乡(今属浙江)人。 樊川诗集注七卷。清冯集梧撰。冯集梧,字孟亭,浙江桐乡 (今嘉兴)人,冯浩子,生平事迹不详。本书为唐代文学家杜牧诗作的集注。杜牧生活于晚唐,其经历颇广。其为诗,多有感而发,其诗文中多指陈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隽生动,只少数以纵酒狎妓为题材的诗篇流于颓废。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此集包括集论四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补遗一卷。正文前有吴锡麒、裴延翰序,冯集梧自序,尚有旧唐书本传、唐书本传,对杜牧生平均有介绍。正文四卷,收诗二百六十七首。别集一卷,收诗六十首。外集一卷,收诗一百二十三首。补遗一卷,收诗十五首。有嘉庆六年(1801)德裕堂刻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