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模态判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模态判断motai panduan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指一切包含有模态词(如“必须”、“应当”、“必然”、“偶然”等)的判断。狭义的主要指包含有“必然”、“可能”这类模态词的判断,即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判断。例如“金属受热必然膨胀”,“明天可能下雨”。在自然语言中,模态词可以出现在判断的不同位置上。可以在中间,是谓项组成部分。如“明天是可能下雨的”。也可以置于判断的前部,如“可能明天要下雨”。还可以置于判断末尾,如“明天下雨是可能的”。逻辑上不考虑这些区别,用P代表事物的情况,模态判断的基本形式是“必然P”、“可能P”等。模态判断的范围,历来众说纷纭,如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可能、偶然、不可能和必然四种模态判断;康德则把模态判断分为或然、实然和必然三种,现在也有的教科书仍沿用康德这种分类法。19世纪冯特把模态判断分为或然和必然两种,把实然判断看为非模态判断。现在较流行的看法是狭义的模态判断,只包括可能判断和必然判断。
可能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可能性的判断。又分为两种:可能肯定判断,是指反映事物的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如“癌病可能能治好”。用公式表示为“S可能是P”或“S是P是可能的”。简化为“可能p”或“◇p”。可能否定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可能不存在的判断。如“火星上没有生命是可能的”。用公式表示为:“S可能不是P”,或“S不是P是可能的”。简化为“可能非p”或“◇⇁p”。
必然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必然性的判断。分为两种:必然肯定判断,是反映事物的情况必然存在的判断。如“社会必然是向前发展的”。用公式表示为“S必然是P”或“S是P是必然的”。简化为“必然p”或“□p”。必然否定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必然不存在的判断。如“客观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必然的”。用公式表示为“S必然不是P”或“S不是P是必然的”。简化为“必然非p”或“□>p”。在汉语中表示必然这一模态词的还有“必定”、“一定”、“必将”等。

模态判断

带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的判断。如“生物必然进化”,“癌症可能不遗传”。传统逻辑研究四种基本的模态判断:必然p(记为□p),必然非p(□⇁p),可能p(◇p),可能非p(◇⇁P)。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5: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