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欧阳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欧阳山1908—OuYang Shan

跨现、当代小说家。湖北省荆州市人。16岁时开始文学生涯,主编《广州文学》周刊,写了短篇小说《那一夜》和长篇小说《玫瑰残了》等。1928年初到上海,写了长篇小说《竹尺和铁锤》等。1932年返回广州主编《广州文艺》周刊,后又去上海,并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著有中篇小说《青年男女》、《崩决》和短篇集《七年忌》、《生的烦忧》、《鬼巢》、《失败的失败者》等。1941年到延安,写了长篇小说《高干大》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写了短篇小说《乡下奇人》、《在软席卧车里》、中篇小说《英雄三生》、《前途似锦》和长篇小说《一代风流》等。
《乡下奇人》、《高干大》产生过较大反响。《乡下奇人》作于1960年秋,直接写实事求是与浮夸风的对立,写浮夸风对劳动者积极性的损害和浮夸风的被纠正。《高干大》通过边区合作社经济发展道路的描写,表现两种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矛盾斗争,是欧阳山创作道路上的显著标志。
《一代风流》是代表欧阳山最高艺术成就的多卷长篇。全书5卷,形象地展示了自1919年“五四”运动至土改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首卷《三家巷》通过一条小巷中的周、陈、何3个阶级地位不同的家庭的复杂关系的演变,反映大革命前后的政治风云变幻。次卷《苦斗》从1928年初写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通过描写广州近郊震南村的艰苦斗争,反映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的生死搏斗。第三卷《柳暗花明》从“九·一八”事变写到1938年9月底。这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复杂交织的时期,但民族矛盾上升,预示着抗战烽火必将猛烈地燃烧起来。第四卷《圣地》的历史跨度是从1938年到1947年,着重描写延安和重庆两地的斗争面貌。末卷《万年春》写1947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历史阶段,最后以全国解放作结。全书描绘了周、陈、何、胡、区诸家的众多人物,其中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周炳。周炳是处在复杂的内外矛盾冲突中的人物,是处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性格复杂的人物。他有反抗压迫、倾向进步、追求革命的一面,也有忽而缠绵、忽而狂热、忽而消极的一面。他是在革命洗礼中逐渐摆脱非无产阶级思想弱点,而一步一步地从幼稚到成熟的。他的曲折的成长道路,概括了当年思想意识复杂的青年完整的改造历程。《一代风流》也是欧阳山艺术风格的主要标志。他追求民族风格,用白描法、用典型细节和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注重地方风貌的描绘,语言简明,格调委婉俊逸。但后四卷的艺术提炼与概括的功力不及第一卷。

欧阳山1908~

现当代小说家。原名杨凤歧。湖北荆州人。1924年在广州参加进步文化活动,开始发表小说。1933年在上海加入“左联”,先后出版了中篇小说《崩决》、短篇小说集《七年忌》、《鬼巢》等。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深入陕北农村,创作了反映边区农村合作社经济发展道路的长篇小说《高干大》(1946)。后来被定名为《一代风流》的长篇小说的构思,也从此时开始,经过十七年的准备,1957年正式动笔。全书分五卷,意在反映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表现时代激流的动荡和各阶级力量的消长变化。已出版前三卷《三家巷》 (1959)、《苦斗》(1962)、《柳暗花明》 (1981),第四卷也已在杂志连载完毕。全书结构错综复杂,情节生动紧凑,语言简洁晓畅,其中对南国城镇景物风俗的描绘尤为出色。

欧阳山

小说家。1908年12月生,湖北荆州人。幼年在私塾读书,后就读于广东高等附属师范初中班,开始写作。1926年在北伐军中从事政治工作。1927年组织“南中国文学会”。1928年后在上海、南京等地从事文学创作。1930年任拔提书店编辑,1931年任正午书店编辑,1932年在广州发起组织“广州普罗作家同盟”,1933年到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和文总的活动,担任文总宣传部长。1941年到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文委常委、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委委员和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主任、《华北文艺》主编等职。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华南和广东文联主席、广东作协主席、华南人民文艺学院院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三家巷》,广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苦斗》,广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柳暗花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圣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万年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