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打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09 武打片武侠片、功夫片、武术片的统称。具有故事情节,并在情节进展过程中追求武功效果的片种。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形态之一的武侠片兴起于20年代末期的上海,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烧起中国电影的一次高潮,武侠片以商业电影的方式,发挥了先锋派在民族电影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作用。1928年至1931年,上海天一电影公司拍摄了250多部神怪武侠片,在经济上为早期中国电影壮大做出了贡献。1938年香港拍出了当地第一部武侠片,其后武打片在香港勃兴,以改编《七侠五义》、《施公案》等剑侠小说为主。早期武打片基本上是戏剧程式化的打斗加杂技性表演。迨至五、六十年代,区分为两种类型: 以神剑仙法为内容的神怪武侠片和以英雄仗义行侠、忠良后代报仇雪恨、武林门派争夺宝物秘籍为内容的写实功夫片。70年代,近代题材的以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或儆恶锄奸为旨趣、以徒手拳脚搏击为特征的功夫电影,风靡一时。因《精武门》成名的李小龙和成龙以各具特色的拳脚,开现代中国功夫片之先河,他们在剧中的武打打出了中国气派,具有浓烈的东方风格,在国际影坛上掀起一股中国功夫片热。大陆的电影工作者吸取了港台功夫片的英华,扬弃了其商业电影的庸俗性,以1980年问世的《神秘的大佛》为起点,开始了对武打片的探索。先后拍出了《少林寺》、《武林志》、《武当》、《南拳王》、《神鞭》、《京都球侠》等一大批将武术与人物性格结合、以表现中华民族气节、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武德为主题的武打片,把武打片上升为一种严肃的现实主义电影艺术,成为社会主义电影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功夫片是中国所独有的,以再现中华武术的气概为特征,以祖国大好河山和古老文化来展开影片背景的视角广度和民族个性,其内容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历史精魂。 武打片武打片所表现的济危扶困、除暴安良的主题,以及所塑造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其言必信、其诺必承、其行必果、舍生义死的侠士形象,所弘扬的民族英豪的千秋正气,总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需要愉悦、松弛乃至健康的宣泄。作为观赏性、娱乐性极强的武打片,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欲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