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汉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武汉港Wuhan华中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位于北纬30°34′9″、东经114°17′5″、长江与汉江汇合处的武汉市。铁路有京广、汉丹、襄渝、武大4条干线相连;公路以武汉为中心连接湖北省各市县及邻省。承担华中、华北、华东和西南的物资运输和外贸货物进出口。港区江面宽阔,流速较慢;主航道水深在枯水期一般为3.5m左右,洪水期一般在9~10m,万吨级船可直达武汉。武汉港下辖汉阳、汉口、江岸、青山、阳逻、沌口等6个港区。至2002年底,共有公共装卸生产泊位53个,码头线长4646m;前沿水深一般在6m左右,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年综合货物通过能力15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0万TEU。2002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772.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7.84万TEU。主要货种为煤炭、钢铁、原油、矿石、粮食等。 武汉港中国长江中游最大内河港口。经纬度30°32′N,114°25′E。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最高曾达到41.3℃,长江沿线“三大火炉”之一,最低气温-18℃;年平均降水量1200mm。最高水位27.8m、最低8.2m。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系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1992年,国家批准对外籍船舶开放。全港大小港区共19个:江岸、汉口、汉阳、永安堂、舵落口、阳罗、青山、大堤口、石化、白浒山、武钢工业等。汉口、汉阳、青山、白浒山港区主要泊位14个,岸线长1934m,水深3~7m。大船最大锚深11m。岸吊起重能力50t、浮吊60t。库房面积172万m2,专用铁路25km,设有编组站和备用机车,同时可存放7列车、450车皮。装卸线长3.6km。青山外贸港区,同时可停靠3艘5000t级货船,电子轨道衡重。武汉长江大桥,净高16.27m,通行5000t级船。跨江索道长900m、高差58m、每小时运客3000人观光。系中国最大内河客运港口。已开辟至上海、张家港、南通、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专运线。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万t):1955年6,1960年864,1965年728,1970年631,1975年643,1980年1360,1985年1481,1990年1550和3020TEU,1995年1628和1.38万TEU,1999年1552和2.45万TEU,2000年1738和3.0万TEU。 武汉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与汉水交汇处。京广、汉丹、武九等铁路贯通南北、东西,居长江中游水陆交通枢纽,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港口历史悠久。东汉末年,汉阳一带即具汉津雏形,唐宋时成为南北漕运中转港。15世纪以来,港埠中心逐渐移向汉口,1862年辟为商埠。至本世纪30年代,成为全国第三大港。新中国成立后,港口面貌变化巨大,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水陆联运枢纽港、干流四大煤炭中转出口港、通江达海外贸口岸港和对外轮开放港。长江、汉江岸线总长达254公里,建有以客运为中心的汉口港区;以钢材、煤炭、木材、水泥、黄沙、矿石、杂粮等为主要中转物资的江岸、舵落口、汉阳等水陆联运港区;以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的青山外贸港区;以及阳逻、武钢工业港、石化油港、地方港区等19个港区。有5000吨级海轮泊位3个,为中上游最大的外贸码头。由港口发出的水运客货航线20多条,主要为汉申、汉宁、汉渝干线客运航线及贯通湖北省境的区间客班航线;有至重庆、三峡、九江、南京的旅游航线;汉申矿石、煤运专线,汉渝货运专线以及江海直达货运航线。年货物吞吐量3500万吨,仅次于南京港,旅客吞吐量650多万人次,居内河港首位。并开辟有至日本、韩国、俄罗斯、中东、西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贸运输和集装箱航线,并开始对外籍船舶的进出口装卸服务业务。正着手兴建沌口汽车城滚装港区和卫星城镇港区。武汉港将成为我国内陆重要国际化口岸。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